首页 原创 正文
近5年来曲靖累计实现73.3万贫困人口脱贫 1032个贫困村出列
昆明信息港    07-02 17:10:39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7月2日,记者从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曲靖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曲靖市累计实现73.3万贫困人口脱贫、1032个贫困村出列,罗平、富源、师宗、宣威4个贫困县如期实现高质量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89%,“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地处珠江源头的曲靖市,是国家乌蒙山片区和石漠化片区交织的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底,全市有5个贫困县(其中,会泽县、宣威市为深度贫困县)、50个贫困乡、120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79.91万人,居云南省第二位;贫困发生率高达14.76%,是全省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州市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李石松介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曲靖市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建立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帮扶到人的“三包一帮”责任体系,建立“一月一分析、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形成了“五级书记”齐抓、三千单位承包、四千队员驻村、六万干部结对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同时,曲靖市全力汇聚各方力量,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扶贫专项资金6亿元,累计整合中央和省各类资金510.4亿元,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入推进沪滇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上海市和宝山区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达到6.9亿元、建设项目220个,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39万户18.38万人;中国工程院、航天科工集团、江苏省发改委,以及省政府办公厅等27家省级定点单位鼎力支持,直接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达到17.3亿元。

曲靖市始终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贫困民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市级财政每年预算1亿元资金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增收,推动3959个新型经营主体与9.47万户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带动了农业生产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模式向“扶贫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共同体转变。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中介服务、企业培训等方式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劳动型向技能技术型转变。特别是针对今年疫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建立民众就业需求清单和企业用工需求清单,投入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全面实施“三免一补”政策,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99.5万人,其中,组织化转移就业105.1万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9万人,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数据显示,曲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4年的8514元增加到2019年的13697元,年均增长9.98%。

此外,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曲靖市还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山下问题城镇解”的思路,规划建设509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完成了曲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行动,推动了近20万民众的幸福“大迁徙”;并强化就业产业支撑,实现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每户搬迁户至少加入1个经济合作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户均有1人以上就业,在全省率先推广集中安置点“扶贫工厂”模式,建成扶贫工厂76个,带动就业7600余人。

曲靖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创新了很多实用、管用的举措,特别是2018年以来,在抓党建促脱贫方面的“三联三争”机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该机制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脱贫攻坚的每个环节,极大激发了基层组织的内力、基层干部的活力、基层群众的动力,破解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难题,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做出了示范。


编辑:劳学丽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