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让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新时尚
昆明信息港    07-03 11:33:10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可松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无论从现代文明饮食习惯出发,还是从疾病预防、公共卫生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不仅仅是疫情当前对病毒的战斗,也是对生活方式的检验、健康习惯的重塑、文明素养的培育。

然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难以一蹴而就。事实上,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早已有之,但效果一直不够理想。有专家研究了SARS前后居民的健康行为,结果发现,SARS期间外出就餐人群中“总是”和“较多”使用公筷者分别为12.1%和24.8%,到2006年3月则分别降至11.2%和22.7%。可见,习惯的培养更非易事。因此,政府在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上须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近日,昆明市在各类餐饮单位开展了“文明餐桌”宣传活动,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培训宣传、张贴宣传海报、运用多媒体等多种宣传形式,鼓励餐饮企业打造和谐就餐环境,营造文明用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同时,也可向其他省市学习,出台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标准与行业指南,有力推动文明用餐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如安徽省提出的“公筷公勺服务规范”等102项地方标准将于7月22日实行,首次明确公筷公勺的定义,并对公用的筷子、勺子等用餐工具的颜色和长度做了明确规定,为各类餐饮服务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农村家宴中心及其他集体聚餐场所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其次,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对分餐制的分餐形式及服务要求,公勺公筷使用的术语和定义、配置要求、使用要求、服务要求、卫生消毒要求、宣传引导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制作带有“公”字标识的公筷公勺,提供的公筷比普通筷子长3厘米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让就餐市民感到舒心,也会带动大家效仿,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人。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粘贴海报、设置小卡片等形式向市民宣传,提出使用公筷公勺是不仅仅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新时尚,鼓励大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带动身边的人。

使用公筷公勺关键在于落细落实,将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让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昆明市民餐桌上的一道文明风景线。(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尹吉)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谭石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