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文山州实现产业扶贫“七有”目标
昆明信息港    07-03 22:53:35

IMG_3920

记者从7月3日举行的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山州专场上获悉,2016年以来,文山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全州产业扶贫工作,实现了产业扶贫“七有”目标,为全州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产业支撑。

抓特色产业,确保户有增收产业

结合实际,文山州重点发展三七、辣椒、果蔬、甘蔗、茶叶、畜禽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适度发展万寿菊、食用菌、花卉、生姜等区域小众特色产业,农业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以来,文山州共扶持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122414户档卡户种植蔬菜、辣椒、甘蔗和水果等特色产业90.58万亩,饲养出栏畜禽525.1万头(只、羽),实现产值34.05亿元。2019年底,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人均增收2528元。截止2020年6月,已实现特色种养业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122414户贫困户530696人全覆盖,实现户有增收产业。

抓项目建设,确保村有脱贫产业

文山州以产业扶贫项目推进为抓手,加强全州产业扶贫工作指导力度,实现产业扶贫项目早建设、早完工、早产生效益。

2016年以来,共争取财政整合涉农资金51.8亿元投入产业扶贫,计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41个,覆盖全州104个乡(镇)819个贫困村,目前已实施完成产业扶贫项目599个,正在实施281个,项目开工率达93.5%,实现村有脱贫产业。

抓集体经济,确保村集体有收益

文山州紧扣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年目标任务,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底完成962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清零目标任务,完成率100%。

截止今年5月底,962个行政村(社区)中5万元以下的381个,5万元以上的581个;819个贫困村中5万元以下的299个,5万元以上的520个;2020年预脱贫的59个村中5万元以下的29个,5万元以上的30个。

抓主体培育,确保户有主体带动

文山州注重培养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2020年上半年,全州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431个。其中,企业49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67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其他主体70个。

文山州有1013个新型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双绑”模式,通过订单生产、技术指导、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生产托管、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与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122414户530696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

抓产销对接,确保扶贫农产品有销路

借力州内外重要展会、三农通以及“文品入沪”“文品入粤”“文品入京”等平台,文山州全力开展扶贫农产品推介营销工作。

仅2019年,文山州就组织108家(次)经营主体参加展洽推介活动9场次,实现现场销售金额492万元,达成合作协议49个金额8311万元。借助三农通与电商平台对接,在全省范围内配置市场供求信息资源,解决扶贫农产品卖难问题,推动雪莲果、木耳、三七等大宗农产品在线销售,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抓示范创建,确保产业致富有榜样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机遇,文山州全面启动现代农业生态蔬菜种植、特色水果种植、花卉种植、畜禽养殖、人工菌栽培、高品质药园等六个“100工程”示范园建设。

截止2020年5月31日,文山州共建设完成生态蔬菜种植示范园34个、特色水果种植园35个、花卉种植园24个、畜禽养殖园29个、人工菌栽培园26个、高品质药园47个。

“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成效明显。截止目前,文山市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已完成“五化”项目任务12个,砚山县蔬菜产业已完成“五化”项目任务23个,广南县高峰牛产业19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建设完成5个。通过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使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都参与到示范创建工作中,以示范引领助推农业产业扶贫、农户增收。

抓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力者有技能

据统计,2016年以来,文山州聘用产业发展指导员2645人,产业扶贫专家组成员144人,累计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147期58.46万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近60万份,接受技术咨询40万人次。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有1项以上农村实用技术。(昆明信息港 记者孙红亮 )


编辑:劳学丽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