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因为国家扶贫工作的需要,我暂时离开了我深爱的教育工作,成为了一名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这段时间的扶贫工作是我人生的不同经历,它给我留下了人生难忘的一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项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扶贫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只有农村经济都发展起来,国家才能真正的富强,才能实现中国梦。
我作为一个国家扶贫工作的工作人员,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一个工作人员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定要调查清楚每一户农民的真实家庭情况,精准的填好每一个数字。
记得工作一开始我被分到了岩脚村调查,一到村子里,支队长不是忙着安排我们驻村队员的吃和住,而是立马找来了村长,商量好了工作计划,就开始分配入户调查的任务,我们按照自己的任务挨家挨户的调查,有时候脚底板心都走得生疼,有的家你去调查时候,人家去干活,只有算好了时间村民在家的时候再去调查;渴了接着水管就喝水;早上吃了早点,有时候要到晚上才有饭吃。有一次一个好心的大爹看我辛苦,刚好碰到饭点,非要留我吃饭。吃完饭后,我左塞右塞他都不要钱。我送了他一张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给他,他却乐开了花,他是那么朴实,所以我们不做好我们的工作怎能对的住我们的良心。为了尽快调查清楚岩脚村的农户情况,我们起早贪黑地工作,调查好了我们又认真的填工作汇报表,一项项核对数据。有时候饭都忙不得吃,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填报表,特别我电脑不熟,边学边做,想起来现在都头疼。总算岩脚村的调查工作圆满结束了。
我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到哪里,七月份因政府工作的需要,我又被调到了东川最贫困偏远的舍块,我们开了五六个小时的车,才到了舍块乡,那的农户有些才是真的贫穷,有的连土坯房都快要倒了,那些老人真实可怜,我更感到我们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因为我所在的村社贫困人口还比较多,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致贫因素仍然很多,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岩脚村、云坪村两个村的群众都存在着行路、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贫困因素复杂,因灾返贫、因病致贫突出;村社之间收入差距大,农户产业单一,缺乏长效产业支撑,贫困农民素质普通偏低,自我发展能力差,扶贫工作任务相当艰巨。
精准扶贫就是改变以往的“大小漫灌”为“精准滴灌”,突出“精”和“准”,故在做此项工作时,无论中途有多远,生活条件多么的艰苦,都要走村入户采集信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细、做实,积极的配合乡政领导,村领导,把群众的信息精准地反馈给相关的部门,积极地推进扶贫工作,促使贫困户尽快脱贫。
在这紧张的驻村生活中,我就像生活中的一滴水,融入驻村的大海获得新的生命,永不干涸,做不了伟大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举全乡之力,不忘初心,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快脱贫户脱贫的步伐,尽快的脱贫。(作者: 驻舍块云坪村扶贫工作队员 倪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