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翻红,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有关股票的文章,有教怎么炒股的,有的则是说有人在股市赚了数百万……迫不及待点开文章的你,一定很好奇是谁赚了几百万?没错!是骗子赚了几百万!而受害人赚的是被骗几百万的经验!近日,昆明一男子被炒股“老师”骗走了十余万元。
“老师”拉群手把手教炒股
昆明一男子被骗11.5万元
昆明官渡区的付先生,平常闲时会研究研究股市,买几只股票玩玩。今年5月初,付先生接到一个陌生女子的电话,对方称有个“老师”炒股特别厉害,可以带其赚大钱。付先生一时脑热,就加了这位“老师”的微信号,随后,“老师”把他拉进了一个微信群。
“他说这个是内部群,里面都是VIP才能进。”付先生说,每天群内都有老师讲课,教群内学员如何看股票K线图、走势行情……还有一名叫“王坚宏”的老师,每天都会在群内分享股票信息。
一开始,付先生按照“王老师”分享的股票信息正常炒股,有一些收益,还学到不少炒股知识。后来,“王老师”提出要跟付先生一起投资、理财、炒股,同步分享未来十年的股票操作收益,并在群内发了一个链接名称为“鸿博国际”的网络链接,称在这个网站投资的话,收益会翻倍。付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点了进去,根据提示投入了一部分资金。
操作了一段时间后付先生发现自己投进去的资金越来越少,最后直接没了!
看着付先生起了疑心,“王老师”赶紧宽他的心,让付先生继续往里面补充资金。
“他说继续投,肯定能赚回来,如果不投就亏了!”后来付先生又分5笔投入共计115000元。然而这笔钱,付先生至今没有拿回来。发现被骗的他赶紧报了警。
开会员?免费用软件?
这些全都是骗人的!
据昆明官渡警方介绍,付先生遇到的其实就是“荐股诈骗”——进群、权威老师、专业课程、手把手指导、骗钱跑路。而付先生被骗的案例并非个例:最近股市回弹,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一些“荐股黑群”开始活跃,全国多地都接到了类似案件的报警。“荐股诈骗”是反诈界的行话,其实就是“通过推荐股票来进行诈骗”的意思,大概分成3个类型:
卖会员
骗子通过购买一些股票开户人的信息,随机分成若干组,并向这些人发送股票上涨信息。
比如把1000人分成100组,每天选取100个有上涨潜力的股票分别推送给这100组人,总有几个组的人每天接到的都是股票上涨的信息,进而对骗子的“专业性”深信不疑,便要求交钱开通高级会员。其实骗子都是瞎蒙的,会员和非会员没什么差别。
炒软件
骗子通过各种手段推荐所谓“牛股”、“黑马”等预测软件,开始会让免费试用。一旦有人使用后受到损失,就说软件版本不够高,需要升级才行。等缴纳了高额升级费以后发现,还是一样。
假平台
这是当前荐股诈骗的最高级手段。诈骗团伙通过各种平台筛选目标,搭建一个虚假股票交易平台后迅速把目标拉进微信群。为了获得受害者信任,他们往往会建一个数十人的微信群,专门蛊惑一个投资人,把虚假的平台推荐给受害者,把跌率较高的股票推荐给受害者。最后利用投资者越亏越想回本的心理,蚕食受害者的资金。等到资金差不多耗尽时,他们再以平台维护为由,强制结束交易。
远离炒股骗局 请收下“防骗指南”
无论什么骗局,首先第一步都是要让你入局。就拿最后一种“高端”骗局来说,骗子留了微信,丢下一套诱惑力极强的说辞,一旦你加了微信、进了群,你就入了他们的局。
也许有人会问,群里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人看出点异常?其实,在这个群里,除了你,其他基本都是骗子公司的业务员!他们在群内玩“角色扮演”,有的扮演股票高手某某老师,有的扮演金融小白,有的扮演资深股民……乍一看,群里学习气氛浓烈,让受骗者对这种群的专业性权威性深信不疑。接下来,就是骗子们“收网”的时刻,一旦你把钱拿出来了,也就到了他们和你说“拜拜”的时候了。
远离炒股骗局这“六看”你要好好看
看官网信息
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询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息。
看营销方式
不法分子往往自称“老师”、“股神”,以“知道内幕信息”、”能够挑选黑马股”、“只要跟着做就能赚钱”之类的说法吸引投资者。谨记:证券期货交易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看网址信息
非法证券期货网站的网址往往采用无特殊意义的字母和数字构成,或在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网址的基础上变换或增加字母和数字。投资者可通过证监会网站或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看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网址,识别非法证券期货网站;通过查询网站备案和服务器所在地,可以识别不正规网站。
看收款账号
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只能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投资者在汇款环节应当格外谨慎,如果收款账户为个人账户或与该机构名称不符,请果断拒绝。
看负面舆情
投资者可以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荐股机构或个人的名称、手机号码等信息,搜索网上相关信息,看该机构是否已经被投资者投诉、举报,是否已涉嫌违法违规。
看营业场所
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一般会在营业场所悬挂取得的经营资质,并且会设立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有效运营。而非法的经营机构办公场所不仅没有经营资质,而且有大量的电销人员在进行电话营销。有些非法机构甚至没有实体办公场所。建议投资者在作出决策前先去看看他们的营业场所。(记者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