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正文
活着是传奇 死后是神话
昆明信息港    07-15 23:18:01

黄公东街黄公西街

北起翠湖南路东段西侧,南接五一路有一条黄公东街和黄公西街。两街中间是毓英小学。他的前身是为纪念辛亥革命昆明同盟会机关组建者领导人,打响重九起义第一枪的黄毓英,所建的“黄公祠”。黄公东街黄公西街由此得名。黄公西街目前是一条断头路。黄公东街53米长,3.4米南北走向,南高而北低,路面为大青石铺就 。

黄毓英(1885-1912年),字子和,云南会泽人,早年立志救国而留学日本。学习期间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和联络活动,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云南支部骨干之一。

1908年,他与杨振鸿、吕志伊等人发动千余名旅日华侨,在东京召开云南独立大会,宣布云南脱离清朝统治。同年夏天,孙中山先生在越南河内设立同盟会机关支部,组织发动两广及云南起义,急需充实干部,同盟会总部派黄毓英和杨振鸿等回国参加行动。当时有好友劝他等一个月后拿到文凭再回去,他则决定“要中华,不要文凭”,毅然回滇。

他们抵达香港时,得知“河口起义”失败,便决定到滇西宣传革命思想,改变人们的旧观念,于是取道新加坡,向中山先生汇报工作方案,得到了赞许和肯定。

他到腾冲时,又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准备,为辛亥“腾越起义”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回昆后,他参与组建同盟会机关,辛亥革命前夕又加入云南新军,任新军七十三标排长,曾冒死动员蔡锷支持和参加革命,并积极参与筹措、领导、组织“重九起义”。

1911年10月30日 ( 农历九月九日 ),云南“重九起义”爆发。

当晚,驻北校场新军官兵直扑北门,黄毓英身先士卒,驾梯登城(其位置就在今昆30中和云南大学东侧门一带,前几年还残留一小段旧城土垣)。登城后,他冲锋在前,开枪射杀清兵守军,最先攻破北门,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被誉为“光复首功”。

起义成功后大批中下级军官欲推黄毓英为都督,被其婉拒,并力主蔡锷。

1911年,在武昌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四川各地纷纷宣布独立,革命形势大好。同时土豪劣绅、土匪地痞也趁机以“反正”为名,割据称雄,残害百姓。滇军入川平叛,黄毓英任第二梯队大队长,一路横扫,所向披靡。

1912年初,川、滇两省共同组成联军,准备北伐。1912年2月南北议和,云南军政府电召援川部队回省。此时,唐继尧任贵州都督,为加强力量,要求滇军一部直接入黔。军政府电令李鸿祥从第二梯团中抽出张子贞、黄毓英、王秉钧等部组成“援黔遵义支队”,张子贞任支队长,黄毓英、王秉钧任副队长。援军入黔后,剿匪安民,稳定了遵义地区的社会秩序,深得贵州人民拥戴。

1912年5月7日,黄毓英率部进入贵州思南时,路旁草丛中窜出匪徒,连开数枪,他当即饮弹身亡,年仅28岁,英年逝世,令人惋惜。

这位辛亥功臣,激进的同盟会会员莫名其妙地突然死亡,成了一个历史之谜。要完全解开这件近百年的公案,困难重重,还待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解谜。

黄毓英遇害后,云南人民备感悲伤。据1913年8月29日 《云南日报》报道,他的遗体运回昆时,“军、商、绅、政、学、警各界男女约万余人,出城南四五里接迎。城内铺户均下半旗以表哀悼,观者如堵,充塞街衢。”

为表彰黄毓英的功绩及对民国革命的贡献,云南军政府给予他崇高荣誉,追谥为“武毅公”,喻意“忠勇武将,刚毅之士”。蔡锷将军亲自撰写“黄武毅公墓志铭”,孙中山先生提书赠予“乾坤正气”匾额,并将他葬于圆通山南麓。昆明父老曾出资为他塑了一座两米多高的便装全身铜立像,安放在圆通山旁忠烈祠内为了缅怀先烈,用其精神激励后人,人们将“尽忠寺”改为“黄武毅公祠”,简称“黄公祠”,原先“劝业场后街”改名为“黄公东街”。

随着时代变迁,“黄公祠”先后被机关、学校入驻,旧貌已改。祠内文物已毁,幸存《黄子和祠堂碑》,碑文为黄生前好友邓泰中、蒋光亮所撰。

为缅怀革命先烈,保存云南辛亥革命历史遗迹和文物。1987年7月11日 ,五华区人民政府将祠堂旧址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了“黄毓英纪念亭”,亭上悬挂着中山先生题书的那块“乾坤正气”匾额,亭中立碑一块,刻记其生平,同年10月又把在祠堂原址开办的东风小学改名位“毓英小学”。

1988年春,昆明市人民政府将“黄公祠”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昆明的传说    

老昆明有一些关于黄公祠和黄公铜像的传说。

1.据老人说。旧时,昆明城不大。每当日落西山,有大姑娘天黑后欲出门。大人们为不其让出门,就会说。还没嫁人,天黑了不能出去疯嘎!小心被“铜像上的人”勾去。因铜像(黄武毅公)牺牲时还没结婚,有可能会勾走大姑娘。这应该是大人们不让孩子出门编撰的由头吧。

2.有老人回忆。我当时十一,二岁尚不懂事,我们记忆中立在忠烈祠正中,两棵大槐树前,面对南方,座落在青石立成的,高约二公尺的底座上的青铜像,四方形的青石底座,四面是毓英将军的传记,门再下是青石的衬座。小时候,常在那衬座上爬上,爬下,石头被孩子们磨得十分光滑。我家大门园通街156号就在铜像東侧二十步开外。常听大人说每逢雷雨交加之亱,会听見军队的呐喊声,脚步声。铜像会下來指挥军队操练……。人民总是在怀念他!鸣呼!

3.马镶(云南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外孙李开林说。黄毓英与马镶既是革命同志,又是忘年之交。马镶曾有欲将其女嫁给黄毓英,重九起义前,马镶黄毓英曾在缅甸腾冲大理一带活动,黄毓英与马镶之女应该见过面。只是黄毓英英年早逝。这段浪漫的革命爱情故事才不得已中断。黄毓英牺牲后,马镶家曾设灵堂追思。黄毓英在日本留学的照片就是马镶的女儿李开林的姑姑提供的。

编辑:甘凌菲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