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区实验学校的同学饶有兴致地阅读《春城少年》杂志。学校供图
连日来,在昆明市多所中小学,大家纷纷谈论着一本全新的杂志——《春城少年》。它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群,一经推出便广受学生和老师的青睐。下课后,很多班级的孩子手捧杂志认真阅读。很多老师也说,从中读出了温度、读出了诗意、读出了爱。
《春城少年》由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昆明市教育体育局联合昆明日报社共同策划改版,其前身为1989年创刊的《春城儿童故事报》,报名由冰心亲笔题写。1998年,这份报纸改成杂志,更名为《春城少年》。全新改版后的《春城少年》杂志为双月刊,免费发送到省、市相关单位和全市多所中小学校。杂志长期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公开征集优秀作品。投稿邮箱:kmjy2019@126.com。
选文用心 浓浓的童趣跃然纸上
云大附小教师马艳玲说:“对《春城少年》的第一感觉是超美、超有质感。插画精美、色调柔和,浓浓的童趣跃然纸上。编辑选文用心,让读者不禁徜徉文学的海洋。细细读来,感觉很温暖。”
一本好的杂志首先要能引发读者阅读的欲望。在校园里,拿到《春城少年》就爱不释手的老师和学生很多。金康园小学四(2)班学生王诗涵说:“我一看封面就很感兴趣,图画和文章都很有趣。”
这本杂志的主要读者群是少年儿童,孩子往往也最能读懂孩子。在校园,孩子们细细地品味着每一篇文章、欣赏着每一幅图片。西坝小学四年级(1)班学生赵晋增写道:“收到《春城少年》那天,细雨蒙蒙。杂志封面配着一幅以‘齐心抗疫,爱国前行’为主题的图画。这个小作者好有想象力,一个小男孩用袋子套住一些新冠病毒,一个小女孩拿着一瓶消毒液喷向新冠病毒,病毒惊恐万分!这不正是我们抗疫取得成效的体现吗?”
云大附小教师槐迎霞说:“一本好杂志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觉得首先是要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拿到《春城少年》这本杂志,我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忍不住想看看里面讲了些什么内容。一本好杂志还要让读者有往下阅读的冲动。翻开《春城少年》,感受到的是编者对少年儿童情真意切的嘱托,是如沐春风般的文字,温暖极了。内容丰富多彩,配画充满童真童趣,的确是一本好杂志。”
栏目丰富 “让我看到广阔的世界”
《春城少年》将文学之美和图画之美相融合,既有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又有著名作家分享的阅读和创作经验;既有时尚的儿童文学,也有用耳朵听的优美篇章,并搭配精致的图片,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在官渡区新二中心学校校长张建红看来,《春城少年》改版后,栏目丰富了,而且每个栏目都有好听的名字。杂志内容涵盖知名作家和作品,还有推荐阅读书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给学生搭建展示写作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可以从读者变成作者。
盘龙区云波小学教师缪熙蓉本以为冰心题字只是噱头,可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这本杂志的确与众不同,她竟一口气读完了。“《春城少年》的卷首语,不仅让我了解到《春城少年》的创办背景,更让我感受到这本刊物厚重的文化底蕴。原来云南儿童文学的发展离我们是那么近、那么真切。”
西山区书林一小大队辅导员郭小华说:“《春城少年》蕴含丰富的营养,滋补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能给孩子们带来灵感和启示。”
改版后的《春城少年》定位为儿童文学阵地,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强是这本杂志的特点,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快乐。
云波小学五(1)班学生沈翔宇就被《肥皂泡》吸引了,被优美、充满想象力的文字迷住了。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个梦幻的肥皂泡,在大海中漂浮,听着海浪的声音和鱼儿交流,听它们有趣的故事,看到广阔的世界……也正如中华小学教师俞玲所说,文字是一个个有温度的小精灵,《春城少年》似一湾清泉流淌在小精灵的世界,用最美的声音唤醒了它们。
爱上文学 提供有情怀的文化土壤
《春城少年》肩负着繁荣昆明儿童文学创作、培养昆明儿童文学及中小学文艺生力军的使命。如何把这本杂志打造为兼具艺术性、趣味性、文学性和想象力的儿童文学杂志,是编辑部努力的方向。
在阅读反馈中,孩子们对内容的理解给了编辑们惊喜。西坝小学四(2)班学生王鸿彦看到杂志上的冰心,想起了自己读过的文章《小橘灯》,突然有了一个愿望:放假就去呈贡冰心默庐看看。
度假区实验学校教师王婧认为:“阅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份情怀。在情怀中养成的习惯往往日久弥坚,《春城少年》恰好给了我们这样的文化土壤。”
云大附中初一(22)班学生左宜可看到《春城少年》刊登的中小学生优秀习作后,被同学们的创作深深吸引。他认为,这是一个为学生成长而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打算期末考试后也积极投稿,将自己的习作与大家分享。
还有老师给杂志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新迎三小校长康涛建议,适当增加“昆明故事”及风土人情方面的内容,增加“校园特色活动风采”专栏。(昆明日报 记者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