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7月以来昆明主城累计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19日前后有强降雨
昆明信息港    07-16 15:44:41

7月16日,记者从昆明市气象局召开的2020年昆明市汛期气象服务及政策解读新闻通报会上获悉,7月上半月全市平均降雨159.9毫米,较常年偏多83.2毫米(108.5%),为有记录以来平均降雨最多年份,其中昆明主城7月以来累计降雨量为282.6毫米,较常年偏多200.7毫米(245.1%),已突破历史极值。气象部门预计19日前后有一次中雨局部大雨天气过程,其他时段为多云有阵雨。

7月以来主城降雨量已突破历史极值,局地极端强降水偏多偏重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正常略偏少、气温偏高。2020年1月至7月14日昆明全市平均降雨量395.5毫米,较历史同期(412.6毫米)偏少4.1%,较2019年同期(313.1毫米)偏多26.3%。全市平均气温16.8℃,较历史同期(15.3℃)偏高1.5℃,较2019年同期(17.7℃)偏低0.9℃。

今年降雨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形势,最多昆明主城563.2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34.8%),最少寻甸245.4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47.1%)。逐月分析1、2、4月降雨偏多,3、5、6月降雨偏少。7月上半月全市平均降雨159.9毫米,较常年偏多83.2毫米(108.5%),为有记录以来平均降雨最多年份,其中昆明主城7月以来累计降雨量为282.6毫米,较常年偏多200.7毫米(245.1%),已突破历史极值。

局地强降雨多发频发,极端强降水偏多偏重。自5月下旬以来,每次降雨过程均伴有单点强降雨出现,截至7月14日,12个国家级气象监测站出现暴雨14站次,社区和乡镇自动气象站出现363站次暴雨,42站次大暴雨。特别是主城先后在6月13-14日、6月18-19日、6月30日-7月2日、7月12-13日出现4次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降雨过程集中,量级大,对城市运行造成了影响。

此外,各县市区雨季开始期参差不齐。今年全市雨季开始期较常年偏晚至特晚,主城雨季开始期为6月14日,最早为嵩明5月17日,最晚为禄劝、寻甸7月1日,其余大部分县区于6月中旬开始。

3月以来全市开展大范围人工增雨作业235次,有效缓和旱情

今年3月以来,昆明市气温持续偏高,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居高不下。市气象局迅速贯彻落实全省森林防火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云南省气象局森林防火和抗旱气象服务紧急部署工作视频会议及全市防汛抗旱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于4月2日13时启动了森林防火和抗旱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印发了《昆明市气象局森林防火和抗旱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实施方案》。

全市气象部门立即进入24小时值班值守模式,明确带班领导,加强森林防火和抗旱气象保障服务。同时,在全市开展大范围人工增雨作业,共作业235次,有效缓和了旱情,对于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和改善空气质量较为有利。

加强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打通气象预警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

6月下旬以来,天气复杂多变,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针对当前严峻的防汛工作,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将做好强对流、强降雨和雷电等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气象预报做到“早、准、快”,充分发挥气象预警信息“消息树”“发令枪”的重要作用。畅通各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第一时间向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单位相关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打通气象预警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

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做好山洪地质灾害、昆明城市内涝气象服务。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昆明主城内涝隐患点等重点区域的气象雨情监测预警,联合水务、自然资源部门及时发布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为组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气象服务。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城市防灾减灾、“三农”突出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加强城市内涝、水电、交通、烟草等气象服务,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显示屏等广泛传播气象信息,加大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力度。加强防雷安全管理,落实防雷安全监管任务。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水平,提升作业效益,密切关注天气过程,针对粮食、烤烟和经济作物生产,积极开展人工防雹工作,避免和减轻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云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为保护气候资源提供保障

发布会上,市气象局对《云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解读,《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专门针对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为维护生态安全,实现气候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据介绍,《条例》共6章36条,对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原则、管理体制和主体责任等作出了规定。《条例》明确,气候资源指能被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太阳光照、热量、云水、风、大气成分等自然物质和能量。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应当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坚持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科学利用、合理开发、趋利避害的原则。

下一步,全市气象部门将依法开展气候资源探测、调查、评估、区划等各项工作,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机制和监管制度,探索可持续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云水资源、农业、旅游及康养气候资源的有效途径,依法处理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破坏气候资源的违法行为,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依法有序开展。高质量推进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加强改善生态环境力度,打赢碧水青山蓝天净土保卫战。(昆明信息港 记者俞逍)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