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积极解决城市内涝 为昆明创文助力
昆明信息港    07-17 11:15:29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定将于今年进行。时间进入下半年,此时正是创文的冲刺阶段,全国各地都行动起来,积极争取文明城市名单上的一席之地。创文多年,昆明在多个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大到规范车辆在人行道前礼让行人,小到公交车停稳再开车门,昆明市民的生活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里稳步前进。在看到城市喜人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解决影响市民生活的一些老问题,比如市民反映较多的城市内涝。一遇大雨就“看海”的问题不只凸显了城市管理的不足,也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7月1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全力做好昆明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一旦出现积水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为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提供充分保障。

目前昆明排水管道铺设有4000余公里,17座雨污调蓄池,排水系统初具成效。尽管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在连续的强降雨之后,城市内涝问题仍旧显现出来。内涝频发,可追溯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建设初期规划缺乏长远性和科学性。早期管道规划中让雨水、污水共用一根管道,且排水管道管径偏小,容易造成部分管道堵塞,直接导致相应街道内涝严重。雨污同管使得雨水无法直接排入城市湿地中,海绵城市难以实现。且城市排水管网数据分散,缺乏系统性,给排污的统一管理增加了难度。其次是排水管道建设年代久远,维护困难。早期修建的管道已不能满足连续强降雨天气的排水需求,老旧管道维修和更新进展缓慢,依旧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解决内涝问题。此外,还与市政建设“轻地下重地上”脱不开干系。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市容市貌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埋藏在地下的管道,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扩大,城市的现代化脚步与排水系统、防涝系统不匹配,一时间难以补救,加上排水管网设计问题,排水项目建设与维护主管企业不一致等诸多问题共同构成了城市内涝严重的问题。

面对诸多问题,管理部门和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改进城市管理系统的方法。自2011年3月《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修订)》实施以来,昆明排水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2016年4月发布的《昆明市主城区公共排水设施运行维护及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昆明市人民政府不再承担排水管理主管职责,交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来负责主城区公共排水设施运行维护监督管理工作,昆明公共排水监管范围进一步拓宽,对政府管理部门和涉水企业都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

在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上虽刻不容缓,但也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恒心。城市雨污调蓄池的建设与使用缓解了部分街道的排水难题,但城市管网改造不是一时一地可以完成的,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工程之大,远超我们想象。2015年发布的《昆明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中对昆明排水防涝建设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管道的质量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8年新修订了《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条例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维护做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坚持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并重,且明确要求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度。虽然新修订的管理条例还未实施,但是初期规划令人惊喜,相应的后期建设成果令人期待。

创文活动并非面子工程,改变市容市貌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城市的“内脏”健康。如果能把解决城市内涝作为创文的抓手,在制定计划与逐步执行计划中稳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就能为市民的生活与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市民们也应当行动起来,将油污作为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不是简单的倒入下水管道,在家中安置拦截网,将头发等零碎统一处理。厨房中安装下水道搅拌器,让部分细碎的厨余垃圾能轻松排出管道,而不至于堵死。只有每个人行动起来,才能更快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我们的创文活动助力。(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郭心怡)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