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大树脚村,有一对残疾夫妻,他们自主创业,勤劳致富。2014年,村里把他家评为建档立卡户,丈夫夏元聪边拒绝边说:“我家不当贫困户,要当脱贫光荣户。”
勤奋好学 创业致富
夏元聪,今年50岁,拖布卡镇大树脚村大树脚小组人。1988年,年仅19岁的他,劳动时不幸摔伤了左臂,因医治不及时而坏死,高位截肢。失去了左臂,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更加奋发努力,他参加自学考试,两年就考过了6科。1993年被东川残联推荐到昆明济世学校学习家电维修,他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1994年回家摆摊维修家电,每逢街天,到播卡、拖布卡街上修理收音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邻居的家电有点小问题,他也总是上门无偿维修,小毛病,他总不收钱,总是说:“举手之劳,收什么钱呀。”
夏元聪把开始的一张椅子一张桌子的街边小摊,逐渐发展成了有门面的小铺面。现在拖布卡街上修理电脑、电焊机、洗衣机、液晶电视机等。他诚实守信,有良好的口碑。夏元聪勤学好问,做事认真,深受村民信任,在大树脚村身兼数职,任扶贫专干、劳务输出信息员等五个职务,各项工作都认真负责,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奖励,2003年获得昆明市先进青年荣誉,2017年被评为东川区优秀调解员,2018年被拖布卡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大树脚村党支部书记李正虎说:“夏元聪在我们大树脚村,工作任劳任怨,而且尽心尽职,他是大树脚村的扶贫专干、网格员、劳务输出信息员、残疾人联络员、司法调解员。在脱贫攻坚中,这几个职务很重要,他是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对人诚信诚恳,特别好学,是我们村民和村三委学习的榜样。”
勤劳上进 不等不靠
夏元聪的妻子耿文芬,9岁时,因病双耳失聪,说话吐音不清。1998年,为让孩子上学,她到拖布卡街上租房居住,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小生意。她卖过菜、凉粉、洋芋粑粑等。2005年,拖布卡街上一位70多岁名叫李光芬的老人,看到她为人勤奋,待人真诚,把祖传的做糖心包子的手艺传授给她。
今年50岁的耿文芬,每天晚上睡前要合面发酵、熬糖做心。凌晨五点就要起床做包子。平均每天要卖三袋面的包子。她做的包子,个大洁白,面皮酥软,冷了也不会发硬,包心香甜,糖化无籽,价格便宜,一元一个,很受老少顾客的欢迎。因包子做得好,为人厚道守信,生意是越做越好,红红火火远近闻名。
2014年,夏元聪的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夫妻二人又是残疾人,村里把他家评为建档立卡户,可夏元聪拒绝了村里的好意,他说:“我家不当贫困户,不给国家添负担。”大树脚村党支部书记李正虎说:“夏元聪作为残疾人,他没有向政府要过一样东西。而是靠着自己的勤劳,不等不靠,自主创业,自食其力,勤劳致富。”
脱贫光荣 带动家人
夏元聪夫妻二人勤劳创业,不仅自己致富,也带动了家人。
夏元聪有三个妹妹,一个卖凉粉,两个卖米线,生意都做得有声有色。卖凉粉的妹妹夏宝英说:“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也做了生意,七八年了,生意一直很好。”
夏元聪夫妇身体上的残疾,没有阻碍他们想要创造幸福生活的脚步。如今,夏元聪夫妇盖起了小洋房,有了自己的铺面,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双双大学毕业,在昆明有了自己的事业。天道酬勤,夏元聪一家不等不靠,勤劳上进、自主创业的精神,将激励东川更多群众,创造美好明天。(云南经济日报 郑加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