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地黑皮花生。供图
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小区立体气候的山区乡镇,全乡海拔相差较大,最高海拔雷打山2563米,最低海拔小石板河1340米,相差1223米,全年平均气温16.8℃,年均降雨量891.8毫米,年日照2278.5小时,全年无霜期325天,森林覆盖率60.86%。全乡总耕地面积为11446亩,其中:旱地面积5287亩,水田面积6159亩,多为梯田。依据全乡的气候、土壤、地形条件,夕阳彝族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多样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烤烟种植。供图
烤烟是夕阳彝族乡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以上片(绿溪、打黑、一字格)为主,上片的烤烟质量、栽种规模均为全乡之首,2019年烤烟规划种植面积4245亩,烟叶收购50.94万公斤,烟农收入1863.96万元,实现税收410万元。2020年烤烟规划种植面积4080亩,指令性收购任务51万公斤,预计烟农增收1866万元;蔬菜是中片(保安、田房、新山)的主要经济产业,娃娃菜、甜脆玉米、四季豆、辣椒、番茄等蔬菜以生态获得美名,周边乡镇的群众、收购商慕名而来,供不应求。2019年,蔬菜种植面积8785.5亩,总产量15054.4吨。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薯类等传统粮食巩固升级,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12993亩,总产量 3632.1吨。
生态米。供图
在夕阳“三宝”的基础上,夕阳彝族乡不断尝试,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结合实际发展特色农业,糯米、葵花籽、黑皮花生、重楼、百香果、青花椒、高钙硒米、丰优香占、谷花鱼、生态泥鳅等应接不暇,多样化的农产品受到市场的喜爱,价格一路走俏,给辖区老百姓带来经济收入,钱袋子鼓了起来。
按照“+旅游”的工作思路,夕阳彝族乡逐步实施了大绿溪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成“最美乡村”;完成长箐公路绿化美化项目,建成“最美乡村公路”;打造5户大摆衣新型抗震夯土民居,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最美乡村民居”;节庆活动“农民丰收节”是“最土味生态的节庆活动”;多样化的资源、多样化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各方游客到夕阳观光、旅游,为推进“农旅、文旅、林旅”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多样化的产业在夕阳这个诗情画意的地方百花齐放,为辖区群众增收致富、乡村产业振兴书写上了色彩斑斓的一页。(供稿:刘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