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近打造成型的昆明市五华区的南强集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里规范整洁,游客和食客络绎不绝,集市上各种美食的味道交杂在一起,有的地方人声鼎沸,人们一脸的惬意与自在,集市从街头到巷尾充满了城市中浓浓的烟火气息。这里是昆明市在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为加快经济复苏、解决人员就业问题,采取引摊入市的一个成功的示范点。
为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门前三包”及占道经营治理工作,8月4日,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生活环境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在五华区召开“门前三包”自我承诺制及规范引摊入市工作现场会。目前昆明市主城八区都依据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有序推进引摊入市工作。会上还透露,8月25日前昆明市共享单车将减量一半,从18万辆共享单车减量到9万辆以下,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均要求规范停放。
昆明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签约率达100%
五华区城市管理局郑宏滨局长首先介绍了五华区在打造地摊夜间经济品牌方面的经验,“从6月中旬起,五华区以打造‘特色街区’‘风情街区’和‘就业创业街区’为主线,适度放开城市重点商圈的夜间经营,允许在部分街道部分区域限时占道经营。其中把教场中路、南强街2个摊点街区作为打造兼顾城市市民需求的夜市经济‘示范区’。”郑宏滨说,“引摊入市”和“夜间经济”的放开,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促进摊点规范经营,因此五华区实行了“门前三包”责任制责任人公示制度、商铺分色考评制度、“门前三包”自我管理承诺书制度、鼓励和表扬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工作的良好居民和商铺,对不文明现象绝不纵容。目前全区商户“门前三包”覆盖率达到100%,知晓度达90%以上,履约率达80%以上。
为了有效推进全市门前三包、非机动车管理以及引摊入市工作等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创文国检实地测评不丢分,全面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门前三包”和“引摊入市”方面,要求各区进一步明确“门前三包”责任制责任区域;积极推进“门前三包”自我承诺管理;明确“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责任人;确保“门前三包”责任制签约率达到100%;形成“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合力;开展“门前三包”责任制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推动引摊入市工作的深入开展。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陈剑平局长表示:“在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决战决胜之际,我们以现场会这一直观形式,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门前三包、占道经营、引摊入市、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等重难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时机非常及时。希望全市各区、各中队全员上阵、分兵把守,一鼓作气、奋力冲刺,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始终盯紧薄弱环节抓整改,大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大整治;深入开展静态交通大整治;全力做好清扫保洁、垃圾分类和公厕管理工作;集中开展道路附属设、照明设施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按时间要求做好全市62条重要城市道路整治提升工作;以及落实好拆临拆违任务,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此次争创活动中,全面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8月25日前昆明市共享单车将减量一半
在创文迎检之前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开展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昆明市城管局陈庆能副局长透露,针对目前昆明市电单车总量达200余万辆,加上共享单车、机动车,整个街面看到的全是各色车辆。由于对电动车一直缺乏监管,也没有相关的停放管理办法,导致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针对此情况,市城管局与交警、交运、住建部门对接协商,报市政府同意后,新出台了加强电动车停放管理的“十条”措施。
其一是要加强无人值守点的非机动车规范管理。电动自行车停放应当遵守“集中停放、摆放有序、朝向一致”的原则停放在停车场(点)或指定的画线区域内。沿街施划的无人值守非机动车停放点,免费对电动车自行车车主提供停放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收费,安全保管责任由车主自行承担;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可根据道路条件,在确保行人通行不受影响、不占用盲道或消防通道的前提下,按照非机动车停放场(点)标准,设置更多的无人值守非机动车停放场(点),供市民免费停放。
二是加强有人值守点的非机动车规范管理。街面有人值守的非机动车停放场(点),由辖区街道办事处具体设置,报辖区城市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其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公共空间设置有人值守非机动车停放场(点)。经批准设置的有人值守非机动车停放场(点)应统一设置存车标识牌、存车收费价格公示牌、经营管理单位的标志及其监督电话等信息,便于市民监督。
三是要加强重点区域非机动车的停放管理。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写字楼、医院、学校、小区等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不得擅自变更规划,把用于停放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地改作它用;各类外卖、快递、代驾等服务平台应加强人员管理、做好从业人员有序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车辆在规定区域有序停放。对有条件的聚集区,提倡单独设置服务平台专属停放场(点);企业、物业、大型商场(超市)、沿街商铺应严格履行“门前三包”自我承诺制,对门前乱停乱放行为要予以劝导或制止,主动做好门前车辆停放工作。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市区两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要加强小区、城中村内非机动车的停放管理,确保小区、城中村内部道路、楼道内无乱停乱放现象。
此外,对未在停车场或者指定地点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当事人在现场的,接受相关教育并进行处罚;当事人不在现场的,可以将违规停放车辆拖移至辖区指定的区域集中停放。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应做好被拖移车辆的信息登记,公示查询电话等,有条件的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醒车主,方便车主查询。对已实施拖移的车辆,由车主带齐车辆信息等证明材料,自行前往集中停放点,经确认后,领取所属车辆并接受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还有对于共享单车,目前正组织企业实施减量化处理,相关企业正积极开展回收工作,哈罗、滴滴两家公司已分别提交了报告,主动把单车数量减至3万。同时,创文期间,要求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大幅增加运维人员,对各区、街道、社区,火车站、客运站、地铁站、商业中心、医院、学校周边等实施重点保障。8月25日前将把18万辆共享单车减量到9万辆以下。对于发现的违投、破损车辆及无序摆放车辆,将通知企业及时收回。本周起,昆明市对共享单车管理实施一周一考核,考核情况每周通报辖区和企业。对落实工作不力的企业,将核减单车数量。
主城八区引摊入市现状
据了解,目前昆明市主城八区都依据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序推进引摊入市工作的有关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该项工作。
五华区:制定出台了一案、一书、一布、一桶、一路的“五个一”夜市摊点管理机制。在大观商业城打造“风情街”设置临时摊点180个;在南强街打造“特色街”,设置临时摊点80个。莲华教场中路依托“蓝花楹”效应,打造云南最浪漫一条街,设置摊点80个;在丰宁打造金泰拾光夜市,设置临时摊点450个;在普吉王家桥片区保障房相对集中未建完道路上设立“普吉民生摆街”示范点,设置临时点位160余个。截至目前,共允许临时占道摊点950余个,直接和间接增加就业人数达1200多个。
盘龙区:辖区企业只有商业综合体能允许在红线内组织临时市场,其余路段仍然按绝对禁止区域管理,严禁各类占道经营行为。目前,盘龙区各街道共上报临时市场点位27个,计划设置1200个临时摊位,待批复后按规定执行。
官渡区:7月24日印发辖区引摊入市方案,成立了区“引摊入市”工作领导小组,现向社会公布了“引摊入市”点14个,其中,正在运行的有明通路夜市、双桥村、新南站广场、官南路农贸市场、官渡农贸市场、和平后村小菜街、石井小区夜市点等12个点位,共提供了800个多个摊位,提供就业岗位约1100余个就业岗。
西山区:6月19日西山区政府召开发展夜间经济工作会,研究了以南亚风情第壹城、昆明西山万达广场、春雨937工业遗产文化街区、昆明融创文旅城和金马碧鸡商城为主要区域,打造购在西山、吃在西山、乐在西山、住在西山“四大城市品牌”。同时,拟对鱼课司街、相益巷等街道申请设置引摊入市点位。西山区共计划设置摊位1482个,可提供就业岗位约2200个。
呈贡区:7月24日下发呈贡区引摊入市工作实施方案。规划设置了1个引摊入市点位(雨花街道办事处渔博路果蔬引摊入市点)、2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乌龙街道办事处七彩云南、花千坊夜市),现已经设置摊位217个,共提供就业岗位近380个。
经开区:7月31日印发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序推进引摊入市工作实施方案,计划设置16个点位,已报批设置359个摊位,现已设置摊位50个。
度假区:7月9日度假区印发了有序推进引摊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共设置经营点位数19个,摊位数135个。
高新区:7月24日制定下发了方案,在主城区正大紫都城、高新天地广场、百大国际3个小区内部半开放式广场设置了3个点位,共设摊点60余个,提供了90余个就业岗位。下一步计划在新生物谷威尼斯广场设置1个点。(昆明信息港 记者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