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气排球
7月30日下午,新团社区和周边村社的老人纷纷走进古城区金山街道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打气排球,或打乒乓球,或聊天,或玩棋牌……
“自从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去年底启用后,这里每天都很热闹,成了周边村社老人们的网红打卡地。老人们在这里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度过了时光。”古城区金山街道新团社区恩烈上村民小组组长和志伟高兴地说。
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满足辖区内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走进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为乐、爱老为美、尊老为德、敬老为善”“老人所依、老有所养”等宣传画,适老化设施、幼儿玩乐设施,格外引人注目。
据古城区金山街道副主任张静介绍,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占地3亩,主体面积有500平方米。现有老年人气排球场1个、娱乐室1间、影音室1间、午休室2间、阅览室1间、健身室1间、卫生间2间、食堂1间、厨房1间、康养广场1个,同时配套了老年人气排球设施、乒乓球桌、象棋、电视机、热水器、图书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为主,今后将逐步针对老年人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行等日间照料服务,更好地满足辖区内所有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一般上午在家里练书法,下午就在这里打气排球、乒乓球,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为了打一场气排球而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和国全、寸建军两位老人说。自从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老人们越来越喜欢打气排球,现在,新团社区气排球有3个队,队员有近20名。
“以前我们只能在村里走来走去消磨时间,要找个人聊个天都很难。现在,有了服务中心,我们再也不用愁时间难熬了。”83岁的和凤鸣老人感慨地说。
古城区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
据古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启用,只是古城区探索养老新模式的一个内容。
据了解,到2019年底,古城区16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2.8万名,占总人口数的17.2%,辖区内共有养老服务设施28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个(含市老年福利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10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8张。近年来,古城区面对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且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等区情,积极探索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养老新模式,同时从今年起作为云南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古城区对养老新模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动员特殊群体集中供养。为贯彻落实关于提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相关要求及精神,古城区对全区11个乡镇(街道)进行摸排调查,重点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走访,共走访373人。同时,在探索摸索古城区福利院老年公寓面向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推进社会福利机构改革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发改定价等工作。
盘活闲置资产建设养老服务场所。组成调查小组下沉至各乡镇(街道)实地走访,共摸排出闲置资产12个(闲置粮站、闲置学校、旧厂房等)可用于养老服务,通过认真分析、专题研究、综合研判,并与多部门协商,初步计划将金安老粮站、原金安幼儿园、三古水厂厂房、文化街道原东江完小4个闲置资产进行提质改造后改为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使用。
打造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前期调研排查工作,对象山、北门等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提质改造,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改造运营。如北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打造嵌入式居家服务中心进行改造运营,对文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打造医养结合模式进行改造运营。目前,西安街道象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民政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要求正在进行改造,其他项目都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经提升改造后投入使用的新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极大地方便了当地老年人休闲娱乐。”古城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股股长和继元说。
建立居家养老农旅结合示范点。对金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扩建改造,增设休息厅、餐厅、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多功能活动室、心理疏导室等场所,开展乡村旅居服务试点工作,建成具有丽江特色的养老休闲农庄和农村旅居特色驿站。目前,已完成10亩土地流转工作。
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通过对全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调研,以重点整合现有资源的方式,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等场所及165个服务点开展适老化改造,并配备养老设施,努力实现全区所有村(社区)、人口密集小组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