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杨雁 8月10日,中共安宁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召开。会上提出,在今年仅剩下的143天,安宁市要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昆明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高于昆明市平均水平。
至7月底安宁市工业和建筑企业实现全面复工
这次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安排下半年任务,并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
据介绍,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安宁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大赶考”为主线,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突破年”“创文复查攻坚年”等主题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时隔2年再次进入赛迪百强县榜单,排名前移至91位,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安宁市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实现全面复工,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率达84.64%。在全省率先出台纾困惠企三个“十条”措施,累计减税降费达5.2亿元,成功申报专项债和抗疫特别国债1.11亿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09万元,3家企业获得11.5亿元信贷支持,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好于预期,全市经济整体呈现出稳步复苏和恢复性增长态势。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23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01.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1.1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3亿元,同比增长2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546元和12472元,增长3.4%和6.1%。
此外,安宁市本着“再学张家港”精神,城乡建设和社会治理迈出坚实步伐。文庙、武庙、摩崖石刻群本体保护工程顺利启动。石安公路改扩建、320国道二专线改造工程等加速推进,碧鸡关至安宁西中轴大道初具雏形。同时,继续弘扬赶考精神,使得安宁市的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升。
安宁市还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
九方面重点工作力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上,安宁市委书记张勤勋提出:“今年仅剩下143天,安宁市要通过九方面重点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圆满实现。”
着力强措施、补短板,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实施医共体医学检验等7个中心和人民医院5大中心建设。加快启动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疾控中心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医共体医学检验等7个中心和人民医院5大中心建设。加快启动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疾控中心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
着力抓项目、稳投资,夯实经济运行“压舱石”。项目谋划要“统筹布局,前瞻性强”,确保5000万元以上67个项目按期入库入统。项目攻坚要“迎难而上、实质突破”,确保中石油炼化一体化、西南铜业项目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石安公路年内顺利通车。工业园区要重点服务好昆钢本部环保转型搬迁项目,确保实现投资30亿元。职教园区要认真服务好互联网科技产业园、信基产业城等在建项目,确保下半年完成投资16亿元。项目投产要“能快则快、早见效益”。下半年,要确保神舟汽车一期主体完工,梅塞尔气体、安发杭萧、金方金属、石墨烯等8个项目投产运营。
着力优产业、调结构,把牢产业发展“方向盘”。加快推动文旅大健康取得突破。打造金太线、温青线、县八线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温泉街道要推动水上乐园、赛车小镇等项目有实质性进展,确保4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功。工业园区要在三季度内启动草铺物流中心节点建设,确保全年物流吞吐量达700万吨,实现物流业总产值35亿元以上。
着力优环境、抓招商,全面释放发展“源动力”。70%以上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要在招商引资上实现突破,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好项目,确保年内到位内资170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固定资产转化率达80%以上。
着力拓空间、精管理,打赢城市文明“攻坚战”。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确保以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推进拆违建绿,年内重拳整治“两违”建筑102万平方米,优先利用腾退空间用于绿化美化,年内新增绿地面积不低于28.4万平方米。完善功能提品质,完成10个“口袋公园”建设,新建及提升改造城市公厕25座、旅游公厕10座。确保今年在撤县设市25周年之际,体育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3个场馆向市民开放。
着力腾容量、育生态,筑牢生态环保“高压线”。加快推进滇中最美绿城建设,让安宁发展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稳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确保全市80%以上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5%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着力建基地、创品牌,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坚持“一街道一品牌、一地一特色”,推进食用玫瑰、蔬菜、特色水果生产基地提质增效。强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19个美丽乡村建设工程,10月底前实现农村住房质量提升项目全面竣工。确保雁塔村、小红祥、相连村等乡村振兴项目取得实效,精心打造不少于30项精品特色的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形成乡村振兴安宁样板。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着力增福祉、惠民生,谱写和谐发展“新乐章”。打好就业组合拳,确保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织牢社会保障网,确保单位职工、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100%,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6%以上。提高教育均衡化。加快建设健康城,实现国家卫生城镇全覆盖。推进治理社会化,提升群众安全感。
着力强队伍、固根基,答好创新实干“赶考卷”。加强政治建设,着力营造讲规矩、守纪律的赶考生态;加强组织建设,全面构筑聚民心、促发展的赶考阵地;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勇担当、善作为的赶考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