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滇池之约”——昆明·昭通文艺交流采风创作活动落下帷幕。2天以来,众多领导嘉宾、昆明和昭通两地的文艺家代表在“滇池之约”昆明·昭通文艺创作交流座谈会上畅谈昆明与昭通的文化渊源、交流合作以及滇池主题文艺创作,签订了友好文联协议,开启了文学艺术交流合作的新旅程;环滇池参观了古滇湿地公园、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观音山等地,感受古滇文化、滇池之美。
8月16日上午,座谈会结束后,环滇池采风的行程陆续开始,虽然一路上时常有雨相伴,但丝毫不影响两地文艺家采风的兴致和热情。16日下午,昆明和昭通两地的文艺家代表走进古滇艺海大码头,漫步于古滇国长脊短檐干栏式建筑之中,泛舟于烟雨蒙蒙的滇池之上,秀美的湖光山色在眼前徐徐展开;走进彩云南·欢乐世界主题公园“飞翔影院”,观看了云南首部全航拍特种影片《飞越彩云南》,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近距离鸟瞰大美云南,领略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瑰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17日,他们又走进空气清新、景致别样的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星海半岛湖滨生态湿地公园等湿地,了解湿地概况,近观盘龙江入湖口湿地风光、远眺西山“睡美人”,穿梭于掩映在绿从中的栈道,零距离感受湿地野趣。走进古朴、静谧的观音山观音寺,聆听古寺的历史和传说,远眺滇池美景,好不畅意。一路上,昆明和昭通文艺家们边走边聊,分享创作心得,畅谈所想所悟。采风结束后,两地文艺家将从此次活动中搜集到的大量素材中寻找灵感,围绕保护滇池母亲湖,用手中的笔墨、颜料、镜头,将滇池故事、昆明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激励大家参与到保护滇池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美丽昆明。
至此,“滇池之约”——昆明·昭通文艺交流采风创作活动告一段落。昆明市文联和昭通市文联将以此次缔结友好文联为契机,打破地域界限,实现文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交流合作、工作互助。今后,两地文联将开展文艺家互学互访、采风联谊、作品研讨、文艺刊物交流等相关活动,推动两地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文艺家说
诗人、《昭通文学》编辑王单单
天朗气清的日子看滇池,真是会有“喜茫茫空阔无边”之感,但这次雨中环游滇池,烟波浩淼之处,滇池隐藏了一半,视觉空间缩小了,未知的领域反而拓宽了滇池的边界,岸堤延伸到想象的尽头,世界大了起来。
我的写作只会被内心引领,它不服从于写作计划,我相信,每一首诗歌的诞生,都有它和作者之间命定的缘分。如果要写滇池,肯定也是以诗歌的方式来呈现,至于写成什么样子,下笔之前,我无法预知。
活动为两地文学艺术的交流进一步疏通了渠道,也增进了两地文艺工作者之间的感情。昆明、昭通两地的文学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融于水的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关系。我和多数昆明文艺家都有往来和交流,多年以前,我是通过向他们中一部分优秀的作家学习,才刷新了我对文学的认知,从而更加坚定地在诗歌这条寂寞的小路上走到今天的。
《滇池》杂志编辑胡兴尚
对于母亲湖滇池,一直觉得熟悉又陌生。十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有骑行环滇的想法,却总是未能实现,而今借两地古滇采风之机,终于得偿所愿,只不过是换成了乘车环滇。
总的感觉是滇池清澈了,更开阔了,比十几年前更具涵纳和包容力。十几年后,机缘巧合,我又到了以母亲湖命名的《滇池》编辑部工作,因此是时候为滇池写点啥了。作为诗歌编辑,此行我会写一组和滇池变化有关的诗歌,借自然景观之日新月异,看人文内蕴之蓬勃。
我本人和昭通作家的交流融合由来已久,早到学生时代,到论坛博客时代,到而今新媒体全开时代,我越来越多地阅读昭通作家的文学作品,所获良多,此行接触了神交已久的几位昭通青年诗人,通过两天的交流,我知道我还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习更多,也相信两地结成友好盟友后,会更广博深入地共通融合,同进步,共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