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宣部组织的第三批“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在昆明市进行。8月18日至2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中国日报等13家央级媒体,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云岭先锋》杂志社、昆明日报、昆明信息港、都市时报等省、市主流媒体的50余名记者组成采访团,分别走进嵩明县、晋宁区、呈贡区、昆明南站等地,聚焦民生变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记录下“昆明人的小康生活”。
8月19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呈贡区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斗南花花世界,实地了解花卉拍卖流程及花卉拍卖产业发展,参观多肉植物、鲜切花交易现场,采访鲜切花对手交易、花卉衍生产品等花卉业态发展情况。
打造世界一流的花卉拍卖交易中心
斗南以花闻名,作为“云花”的发祥地,斗南花卉承载了“云花”的灵魂和新生。中国花卉看云南,云南花卉看斗南,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四季幽香,车水马龙……这里就是每秒交易1.56万支鲜切花的亚洲花市。踏着改革开放的坚实步伐,如今斗南花卉已实现了从“种植生产型”向“市场服务型”的华丽转身。
斗南花花世界交易现场
据介绍,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创建于2001年,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云南省政府唯一批准设立的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是以花卉拍卖为主,集花卉标准制定、新品种研发推广,市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为一体综合性产业服务提供商。
经过多年的发展,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成为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在全球位列第二。交易的鲜花不仅辐射到全国各大、中城市,还出口到泰国、日本、新加坡、香港、俄罗斯、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建立起一整套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市场交易规则和以花农经济合作组织为基本单元的产品供应链、“云花”品牌推广体系以及交易服务体系,成为了花卉价格形成中心、行业标准制定和推广中心、花卉产业服务中心、花卉品牌和全国花卉新品种推广中心,并连续多年荣获业内诸多殊荣。
花卉全产业供应链体系
截止2019年11月底,共有玫瑰、非洲菊、满天星,洋桔梗、康乃馨、绣球等四十多个品类10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通过拍卖交易进入全国各大、中城市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交易量近15亿枝,交易额约13亿元。通过花拍中心的上下游会员带动了近30万花农脱贫致富。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昆明花拍中心通过强化市场功能的建设和引领,建立了花卉全产业供应链体系;标准、规范化的市场交易规则;“云花”品牌推广体系和交易服务体系,形成了全国花卉交易价格形成中心、行业标准制定和推广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全国花卉新品种推广中心。
探访中国花卉“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
依托于云南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加上鲜花带来的商机,1993年前后斗南村95%的农户,都把自家的菜地改成了花田,各花卉品种种植初步形成规模化、技术化、精细化,花卉种植飞速发展。斗南村的主路成了一条花街,村里种出来的花,一捆捆,一摞摞,摆在街边卖,逐步形成了以路为市的景象,花卉零售商来此购买,再运至店里或昆明街边摆卖,从此斗南花卉开启了定点售卖时代。1993年,斗南村一批年轻花农,看到了鲜花带来的商机,逐步从花农转变为买手、卖手,闯到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街头卖花。
随着花卉摆摊设点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花卉市场建设迫在眉睫。终于始建于1998年的斗南花卉市场于次年正式投入运营,2015年3月斗南花卉市场完成了从老市场到新市场的转场,“花花世界”投入运营,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0亿多元,现占地面积286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11栋主体建筑,形成“一心五馆五楼两街三广场”的总体布局。
花拍现场
在斗南花卉市场里,对手交易、拍卖交易、网上花城三种交易模式并存,为广大花农花商提供公正、公平的多元化交易平台与综合性服务平台。2019年,通过花卉交易服务带动供货商和农户达30000户,户均增收4500元。斗南花卉市场投入经营至今已经20多年,花卉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及交易人次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占据全国大中城市70%的市场份额。省内60%的花卉和周边省份、周边国家的部分花卉均在斗南集散交易并行销全国,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花卉“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
数字云花展厅
同时,依托于极富创意的延伸业态及文旅氛围,斗南花市多次举办国际花卉展、中国昆明农业博览会、花都文化旅游节、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国际书画展等各类精彩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花卉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每年,斗南花卉市场接待参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超百万人,人流量居全国花卉市场之首。丰富的文旅业态与创意的花卉产品让斗南花市成为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斗南已成为旅游者梦想的特色游目的地、昆明新的旅游名片。(昆明信息港 记者龙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