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安宁市:今年投1.6亿元提高群众居住舒适度
昆明信息港    08-21 22:13:25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杨雁 在昆明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安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志敏介绍,为奏响加快南部地区发展的“最强音”,直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2021至2023年安宁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引进项目建设、扶持创业创新;开展以南部为重点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

微信图片_20200821220248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和昆明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倾情帮扶助摘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宁特色的脱贫攻坚工作路子。

王志敏介绍,早在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省扶贫办、省统计局通报,安宁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1户1687人已全部实现脱贫,安宁市已没有了国家标准线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同时倾情抓好对口帮扶工作,助力禄劝县汤郎、转龙等乡(镇)顺利实现“摘帽”,并对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努力构建共享机制巩固共富成果。

首先是立足共享抓保障,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让安宁市人民共享安宁改革发展成果。在教育扶贫方面,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人人享有教育资助;健康扶贫方面,实现建档立卡人员100%参保,100%医保系统中标注;住房安全方面,不让一个贫困户住危房;饮水安全方面,紧盯孤寡老人、体弱病残、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不让一人没有水喝。2018年,对2017底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下的农村居民进行梳理摸排,确保这部分群众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并建立防返贫预警机制,截止目前,安宁市暂无返贫预警人员。此外,全面实施精准扶贫财政兜底保障工作,安排了1143.5439万元进行兜底帮扶,打通“到户到人”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市63个行政村100%通柏油路,332个自然村公路硬化率、通畅率均巩固在100%,公路通车里程达1386公里,行政村公交覆盖率实现100%;实现行政村路灯100%全覆盖,自然村100%修建标准化公房。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住房质量,今年安宁投入1.6亿元,引导和支持农户实施住房提升改造,进一步提高群众居住的舒适度。

为加快南部地区发展,安宁市以更大的力度抓共富共享。打造促进产业发展的“发动机”,采取PPP模式建设占地6000亩的安宁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进入国家财政部PPP库。形成园区引领、基地支撑、龙头带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生物技术、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加工等“十大主导特色产业”。

安宁市还倾力扶持对口县乡摘帽,成立了以安宁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宁市对口帮扶禄劝县汤郎乡、寻甸联合乡按期脱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安宁市级四班子领导先后13次集体到禄劝县汤郎乡、转龙镇黄栎树村开展入户调研,市级包保领导和科级包保干部共2243人次先后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扶贫帮困工作。2016年以来财政共计帮扶资金9399.8636万元,主要用于三大方面:聚焦帮扶对象精准脱贫;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弱项;聚焦产业发展支撑项目。组建扶贫驻村工作队,选派了20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干部到禄劝县驻点帮扶。广泛发动安宁市200余家驻市企业,为受援县乡劳动力每年提供一线操作工、生产技术员、工程师、餐饮服务员、家政服务员、保安、销售、财务、厨师、水电工、收银员、驾驶员、行政文员等有效就业岗位7000—14000个,当好就业供需“中介”,积极创建就业扶贫车间。

针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安宁市大兴“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对口帮扶工作中,强化对禄劝县汤郎乡9个村委会的结对帮扶。

编辑:黄彩英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