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昆明信息港    09-12 11:49:27

今年9月,新学期如期而至,昆明全市各中小学生的第一课,在国旗下、国歌声中,爱国主义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安全教育等成为主旋律。

昆明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中,以集中活动与经常活动相结合、网上活动与网下实践相结合、巩固提高与做响品牌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好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一系列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紧扣节点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昆明市文明办、市教育体育局等相关单位利用清明、“七一”、国庆等时间节点,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递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引导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

昆明市文明办、市教育体育局还开展了“童心向党·阳光下成长”优秀童谣征集推广传唱活动,在全市1161所中小学校广泛征集童谣;开设网络专题,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学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会等主题活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教案,昆明市推广使用市文明办、市教育体育局编印的《昆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学习读本》,开展教研教改340余次,把抗疫精神、工匠精神、时代模范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渗透融入各学科教材教案。

特色品牌活动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昆明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打造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2018年,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明办、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等单位创新组织开展了昆明市“书香春城·经典诵读公益行”活动,分别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昆明动物园、西南联大旧址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场所,组织开展诵读活动50余场次,5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

利用“3·5”学雷锋日及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做小小志愿者”“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 等主题教育,把参加志愿者活动纳入社会实践课程,让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在校120万未成年人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

同时,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教育体育局等单位,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全市70余万中小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昆明市文明办、市教育体育局等主办单位每年选取事迹生动感人的青少年先进典型,向社会发布其先进事迹,各级各部门组织未成年人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今年因疫情影响,各中小学校通过网络,在线采取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推荐等形式,推选表现突出的优秀代表,推荐“新时代好少年”。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昆明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开足开齐美育课程,不断健全劳动教育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开展美育、劳动教育有课时、课程安排,以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艺术素质全面发展方面,昆明市各小学每周开设音乐、美术各2个课时;初中每周开设音乐、美术各1课时;高中开设音乐、美术各54课时,选修课程不低于2个教学模块供学生选择;职中必修课程保证72课时。各学校把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课率、开齐率均达到100%。其中,初中学生音乐、美术考试成绩,以5分计入中考总分。

劳动教育方面,昆明市各中小学每周设置劳动课1个课时;职业中学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学生每学年选修1门劳动实践选修课。各学校全部设立劳动周,落实率100%。

全市学校积极统筹校园、社会资源,建设504个1662亩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以及120间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整合各种资源,各校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开展劳动课专题教研170余次,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230余节。昆明日报 记者常有林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