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要闻 正文
做守护幸福校园的“逆行者” 用抗疫精神谱写教育新篇章
千龙网    09-24 10:33:47

凌晨三点半,电话响了,正处在疫情期间,丰台五小教育集团校长李磊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在李磊的讲述中,镜头回放到三个月前新发地疫情爆发当天。

来不及带上每日药品和生活用品,李磊让儿子连夜把她送到距离新发地市场不到200米的丰台五小银地校区。学校附近已经封路,街道的工作人员说,“你现在进去就出不来了。”她说,“进去,我必须得去。”

学校已经安排好第二天进行招生工作,天亮前,必须及时通知家长不要来学校,进行师生情况的统计,安抚师生和家长的情绪……这些工作,一刻都不能耽搁,银地校区执行校长李健刚刚上任,李磊放不下心,必须过去支援银地校区。

这一去便待到新发地疫情结束,李磊、李健以及学校两位值班老师,共同生活了难忘的二十多天。

微信图片_20200924094033

住在办公室方便随时接听电话 学校供图

微信图片_20200924095645

社区物资到达前,附近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送来了食物和灶具 学校供图

微信图片_20200924095655

收获了校园里的豆子 学校供图

微信图片_20200924100018

野菜也很好吃呦 

在李磊的带领下,丰台五小银地校区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做实做细校园防控,确保教学防疫两不误。学校以五育并举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全民战“疫”为教材,以多学科整合为途径,以伟大抗疫精神传递教育正能量。

家校社齐心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

6月13日,新发地爆发疫情,按照要求,周边学校及社区全部实行封闭管理。而距离新发地最近的学校丰台五小银地校区,全校600多名学生中,400多人都来自周边社区。新发地周边社区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存在部分人员是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人,涉及人员家庭众多且情况复杂。

李磊和李健两位校长,在得知进入学校就可能面临被隔离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犹豫,凭着“这是我的本职工作”的理念,连夜赶到学校,组织安排教育教学工作,沟通了解家长学生具体情况,与两位值班老师一同坚守岗位、共渡难关。

微信图片_20200924094019

下水道堵了,自己下手修  学校供图

隔离封闭期间,各校区安排大家进行核酸检测,学校也实时统计汇总每一个师生核酸检测进度和结果,安排针对性措施。一次统计数据过程中,高建新老师发现住在周边封闭小区的一位同学信息存在问题,几经询问和沟通,家长才终于交代了实情,疫情发生后家人带着孩子去了外地。像这样的情况,学校不能不提高警惕,做好家校沟通非常必要。

统计表上一个个数据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疫情面前,家校社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守好这方校园阵地。疫情面前,家校社只有同织一张网,横向、纵向多面立体保障大家的安全,才能守好幸福校园阵地。

微信图片_20200924094038

每天参加视频会议 学校供图

面对返校复课后再次经历封闭隔离,不论是对家庭,还是学校都是一件难事。学校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研究防控工作,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各年级、各科教师队伍同心同德,将每一位学生放心上,坚持“五育并举”,发挥抗疫精神,实现多学科联动,保证特殊时期防“疫”抗“疫”,教育教学工作同推进、同落实。

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螺丝钉精神

“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工作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也是丰台五小教育集团贯彻“精品意识”的核心根本。老师们无论是在教学工作,还是负责其他事务性工作,都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最大的潜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疫情期间,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没有线上教学经验的各科老师们,迎难而上,自学录课、剪辑,自建班级学校交流群,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们“创作”丰富课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校有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为了“不掉队”,专门购买了智能手机,认真学习如何录制微课、如何线上批改作业、如何反馈作业点评,为学生们按时送上一节节高质量线上课堂。

“老师的眼镜片都厚了!”孩子们也觉得老师们每天线上上课批改作业很辛苦。李健介绍,好几次晚上十一二点,发现一同值班的高老师,还激情澎湃的和学生们讨论数学题。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孩子们口中的“特权”,无论什么时候交作业,都接收、都批改。为了疏导师生和家长情绪,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轮流“站岗”,全天候在线,为师生们提供咨询帮助。

丰台五小的每一位老师,不论哪个学科,面对疫情大考,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助力教育教学落地,传播教育正能量。

创新教学思路开设趣味“云端课堂”

“幸福远航”课程、“爱在云端”课堂、“吉祥纹样”微课…… 丰台五小老师们开拓思路,主动创新,在共同精心设计策划下,各式各样丰富有趣的“云端课堂”应运而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据了解,近三年,丰台五小教育集团深入开展“学习共同体”教学研究,从观察学生、研究学生出发,到梳理教材、单元整合的研究,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学科整合的探索……老师们尝试打破学科壁垒、突破学科界限,探索基于生活现象、知识服务生活需求,研究多学科联手、提高实效等,聚焦“综合性学习”,从各种资源中发掘教育价值,带领学生共同思辨。

疫情期间,学校通过设计调研问卷了解家长需求;利用家长会,群内指导,私信一帮一,让全体家长熟练掌握了钉钉、每日交作业、腾讯视频等新平台、新技术的使用。班级教师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教学互动、移动学习等功能的建设,将学生和家长的学习社区建立起来,把线上线下教学系统连贯成一个无缝的交互系统,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家校共同体的开展。

“一边打花棍,一边说成语”,不仅非常有趣,而且还可以增加体育运动。像这样有趣又有收获的课程,丰台五小的老师们设计了很多。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家长需求、学校特色以及教育教学任务,设计了一套兼具学科知识、体育锻炼和师生分享的“幸福远航”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启航、领航、护航、续航四个阶段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为鼓励同学们把花棍、空竹这些项目继续练起来,老师们创新学校民族特色运动项目内容、亲子运动操等内容,录制了微视频课程。

战“疫”是本教科书,而如何让这本“教材”呈现出教育价值?李磊表示,方法总比困难多,困难与挑战都会促进发展,利用好“疫情教科书”,能将疫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疫情期间,学校将教师们最真实的家校沟通场景,最有智慧的线上班级活动编辑成书,为疫情大考交上一份有力的实践答卷。

展望未来,李磊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还要应对更多方面的挑战,要站在更高的视野思考未来的教育变革。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