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涉及到昆明百姓出行的事儿不少,从公共交通到道路规则调整,都奔着便利性提升而去。
首先,9月23日,昆明市轨道交通一次性开工建设、通车运营里程最长的线路——昆明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与此前各条线路交错成网,开启昆明地铁的路网时代。这一“网络”的搭建,昆明用了8年的时间。
其次,实行了五年的城市道路交通中大量“禁左”开始出现松动,市内很多道路开始可以左转,针对这一变化,出现了不同声音。
第三,则是“花小猪”打车小程序的突然推出。首单免费,全面五折,一时间成为网约车的热点,在昆明本已经接近饱和的网约车市场“杀得风生水起”。此前,已经有十几家网约车入驻昆明,仅是“高德打车”就有13家。
不知不觉,昆明市民离“交通自由”越来越近了。
曾几何时,昆明“堵城”的外号,很是响亮。即使如今来看仍不乐观,堵车随处可见。但是城市建设者们一直在努力,可以说,如果不是以上这些交通设施、工具的投入,昆明城会更堵:对于一个大型城市来说,其建设速度想赶上其发展速度何其艰难,遑论超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堵车还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不管你的交通设施、方式有多少变化。
但是具体到个人,有了多种出行选择之后,则会变得比以往便利快捷,因为自己出行习惯的改变,才是解决不受拥堵之困的重要环节。不过想改变出行习惯,并非易事,因为各种设施的落后以及不健全都造成了出行选择的单一性或者“出口偏少”。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改观,因此提倡市民改变出行习惯已经成为可能:“交通自由”的机会已经来了。
笔者一直是“交通自由”的践行者,远地方和交通不太方便,转乘交通工具过多的目的地使用私家车;路途近,共享单车解决;路途不远不近,选择共享电单车;目的地周边有地铁站的,搭乘地铁;停车费贵的市中心打车解决……这样下来,既方便快捷,成本更低。这种出行方式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也会算账,不过总是有很多人无法放弃出门开车的习惯,只有到堵车时才怨天尤人,事过之后,依然故我。所以说出行习惯的改变很难,但必须改变,才是常道。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交通方式的改变也会带来积极的社会意义:网约车出现后,黑车少了,甚至绝迹。或许大家会忧虑平台多了会鱼龙混杂,不安全,实际上这种忧虑大可不必:既然能上平台,肯定经过政府同意并有相关管束条款,安全无虞;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数量直线下降,城市管理难度减小了不少;地铁织成网络后,城市变得更通达了,出行安全快捷、成本降低。
于己于人于社会,出行方式的改变有这么多好处,还等什么呢?(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