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小环境关系大文明 昆明公厕下大力展现新形象
昆明信息港    09-28 18:51:07

公厕,对于一座旅游城市而言,是一个显著的文明标志,彰显了城市的管理水平,以及市民的卫生及文明素质。曾经有段话被很多人引为经典——“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从这一点上讲,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小角落展示大文明的提法一点也不为过!8月起,昆明市集中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其中一项就是开展公共厕所全达标行动。

按照相关要求,全市城镇将消除旱厕,大力推进学校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城市新(改)建公共厕所全部达到二类标准,新(改)建旅游厕所达到A级以上标准,开展农村公厕提质达标行动,公共厕所干净、卫生,达到相应规范标准。上述目标如果你觉得有些抽象的话,那具体来说就是城市公厕需要达到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的“三无三有”管理标准。安宁市宁湖公园公厕可以说就是达标的样版之一,走进那里的公厕没有以往印象中的异味,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环视四周,墙面干净整洁,墙角一侧摆放着养眼小绿植,释放出丝丝绿意。洗手台上,摆放着洗手液,拧开水龙头,便有清水流出。据安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宁市于7月底正式启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确保“扫厕所”这项任务抓得实、抓得好,把安宁公厕打造成安宁的又一张名片,安宁市在“三无三有”(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基础上,又提出了“六无六有”(无臭味、无粪便、无水渍、无积尘、无蛛网、无痰涕,有手纸、有香薰、有洗手液、有绿植、有文化、有热水)标准,全面提升“厕所革命”水平。

在小小公厕上下如此大功夫,绝非只是表面工作,9月2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全省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第2次督办推进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国庆长假将至,作为全国游客热衷的目的地,云南既有外防输入的压力,也有对内防控的重任。公厕虽小,也是卫生防疫的一线。目前,昆明主城区公厕除了已完成厕纸、洗手液、香薰安放工作,并在一些卫生细节上也用了心,比如厕纸取纸器是免接触的,会自动截断厕纸。公厕每天全面喷洒消杀4次以上,确保公厕干净、整洁、无异味。另外,昆明还做了公厕智能化方面的提升,安装“智能公厕引导系统”电子显示屏,设置了扫码免费取纸设备,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人们入厕的便利性,也让城市管理搭上了智能化的快车。

作为旅游城市,昆明已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城市建城区内7座/平方公里的上限建设标准,公厕覆盖基本满足市民如厕需求。但三分建,七分管。公共厕所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让公厕随时都能保持“最佳状态”,才能迎接国庆期间到昆的大量游客。这一方面,成都某公园的公厕“朝九晚五”式的所谓精细化管理并不可取,限时开放以降低管理、维护成本,花重金打造的“高级”厕所,反而无法让市民使用。这样的公厕管理形式,如果出现在黄金周期间,出现在昆明,将损伤昆明旅游城市的形象。通过此轮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昆明的公厕硬件已全体上了一级台阶,下一步还需在“软件”方面再细心考虑如何以人为主,提供更周到贴心的服务,让外地游客入厕就能感知到昆明的创文成果,领略到昆明的城市文明程度。(昆明信息港 首席评论员 周硕)

编辑:甘凌菲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