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龙县长新乡包罗村的公路一旁,一栋270两层半的小洋房拔地而起,这是村民陈晓光2018年自己建起的新房,旁边的老房子也正在装修,打算开办农家乐。
陈晓光2006年外出务工,从流水线工人到线长,每年增加200元每月的工资让他感觉生活没有盼头,不可能一辈子在外打工的想法也日益加深。2010年毅然回村加入大岩场生猪养殖合作社,开始生猪养殖。
陈晓光家自建新房
“刚开始准备养猪的时候,东拼西凑才有两万块的启动资金,后面还是靠政府的贴息贷款和杨会长的个人借款才有钱开始养猪的。”陈晓光回忆道,“最开始养了10头猪,第一年就收入8万,现在最多的时候猪的存栏量可达240多头,仅今年上半年就收入30多万,加上现在猪肉价格上涨了,我们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真的很感谢政府和杨会长的帮扶!”
陈晓光正在装修的农家乐
陈晓光提到的杨会长正是大岩场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创始人杨娟花,2003年盖起了属于自己的猪圈,走上了养猪创业的道路,一路披荆斩,2013年6月,挂牌成立“云龙县长新乡大岩场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后依托脱贫攻坚产业扶持政策,合作社发展不断壮大,发展规模迅速提升。目前,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的成员从成立之初的132户增加到379户,生猪存栏2.6万头,出栏商品猪6万头,销售收入突破9000万元。
致富带头人杨娟花
2017年以来,杨娟花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来,发挥生猪养殖的产业优势,帮贫困户谋发展。把猪仔发放给贫困户饲养,贫困户只负责育肥,不用投入周转资金,育肥出栏后按每头100元的价格返给贫困户,在“代养”模式下,贫困户每年获得1.5万元至3万元的稳定收入,不仅摘掉了穷帽子、学到了养殖技术,还获得了扩大规模的产业资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据杨娟花介绍,为了实现科学养殖,合作社还建立了可以容纳150人的技术学校,开展养殖管理、疫病防控、市场销售等方面专题培训,年均培训达20场次以上,实现全体社员技术培训全覆盖。
车清泽和他饲养的猪
合作社带动了长新乡和周边白石、检槽、宝丰3个乡镇1657户农户参与了产业发展,许多村民通过养猪开始脱贫致富。长新乡佳局村龙子潭组村民车清泽向记者介绍,自己刚开始养猪的时候,缺资金,也不懂怎么养猪,合作社的科学养殖培训对自己帮助很大,自己也通过养猪于2018年成功脱贫,现在养着170多头猪,今年截止目前养猪连本带利已有70多万元的收入。“多亏了合作社的帮助,我家的日子才越过越好,现在计划在县城买房,这样后代上学也方便了。”车清泽高兴地说到。(昆明信息港 记者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