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近日发布《2020雇佣关系趋势报告(三)——新格局下的新就业形态》,其中指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半数企业“瘦身”增韧,雇佣行为趋向短期、项目制;灵活用工多元发展,直播平台以3倍增速领跑灵活就业,近6成员工规划第二职业,职场单一从属性被弱化。
49.8%的企业缩减全职员工队伍
数据显示,47%的参与调查企业在今年3、4月实现员工返岗复工,16%的企业受阻严重,5月后才实现复工。截至9月17日,仍有9%的企业员工未完全到岗。超半数企业存在用工短缺、关键性岗位人员缺失问题,这个问题位居“复工困难榜单”首位。
疫情加速了由科层制向扁平化管理的改革,在人力资源短缺,资金吃紧的时期,企业开始把组织目标的工作进行科学归类,找出哪些能够外包,哪些需要内部精英团队,让相应的人承担相应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疫情期间闲置员工的管理上,超半数企业选择减薪或裁员节省人力成本。
在后疫情时代,49.8%的企业缩减全职员工队伍、仅保留精英;实施内部转岗调整、雇佣灵活就业人员的企业,亦分别达到27.6%与24.6%。53.2%的企业选择招聘兼职、临时性员工,25.3%的企业借用其他企业的员工,另有少数企业运用AI技术实现人力成本替代。
“共享用工”模式也流行起来,据公开报道,盒马鲜生、京东、联想集团等企业,都分别采用此项模式。商务部也下发通知,鼓励企业间通过共享用工保就业稳流通。
共享经济直播经济数字经济灵活就业表现亮眼
在多种新型灵活就业形式中,共享经济、直播经济、数字经济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直播平台以347.8%的增速强势领跑灵活就业招聘需求,知识服务、自媒体、生活配送分别增长75.6%、65.1%、35.4%,是人才招聘市场中珍贵的“晴朗”板块。
灵活就业细分领域招聘人数同比增速
中国劳动和社会科学保障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我国总体上有1亿人从事灵活性的就业,其中有7800万人为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数据显示,2000元以下的薪酬职位数传统就业仅为0.5%,而灵活就业整体则有2.6%,其中传统灵活就业(兼职)更有5.7%。今年第二季度,灵活就业总体招聘人数同比增速76.4%,而求职人数同比增速仅为11.5%。
3成受访者愿意投身灵活岗位
在企业招聘模式转变之际,期待一个人持续稳定工作已不那么现实。雇佣关系中的自主性吸引职场人在未来规划中作出灵活性调整。如收入可观,有66.5%的受访者愿意选择放弃主业/全职工作。57.3%的职场人计划在主业之外发展“第二职业”,活用自身专长,3成受访者愿意投身灵活岗位,仅有12.7%的职场人选择专注现有领域。
职场人选择或考虑灵活就业岗位时较为看重什么
调研数据显示,办公灵活度也成为职场人选择灵活就业岗位时除薪酬外的首要看重因素。而弹性工时也成为白领最希望延续的工作模式,选择占比为51.4%,而希望将远程办公日常化的白领有48.2%。
另外,58.6%的受访者与雇主信任程度一般,30.8%的受访者并不信赖雇主,仅1成受访者表达强烈的信赖意愿。(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