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诺邓火腿:香飘万里 助农增收好产业
昆明信息港    10-16 15:50:59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诺邓火腿声名远播,香飘海内外。《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带火了云龙的地标产品——火腿,也带火了“因盐兴衰”的“原产地”——诺邓古村,世界各地的游客寻着火腿的香味,来到诺邓千年白族古村一探究竟。

诺邓火腿在云龙县已经不仅仅是让味蕾沉醉的美食,还是云龙民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在云龙县城郊,云龙县诺邓火腿食品厂里,工人们忙着包装火腿,工厂东边的一座两层小楼不同的房间里挂着两年、三年、四年等年份不同的火腿,美味在时光里慢慢发酵形成,整个工厂的院子里飘散着火腿浓郁的香味。

1016_1

疫情影响致线上销量翻倍

云龙县诺邓火腿食品厂厂长杨伍松介绍,往年春节前后,都是诺邓火腿的销售旺季。今年因受疫情影响,货品曾一度积压,但3月末开始到现在,线上的销量较往年呈翻倍增加,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其中北京,上海销量最多。截止9月,销售产值1500万元。“往年线上线下占比是7比3,今年倒了个个,线上销售已然成了‘主力军’了。”

从2003年开始从事诺邓火腿的生产销售工作,杨伍松一直致力于将诺邓火腿的传统优质品质与现代市场、科技相结合,不断推动诺邓火腿产业发展。杨伍松曾带领企业五位县级诺邓火腿传统技艺腌制传承人和企业技术骨干在传统技艺方法上加大科研力度,发明了防止火腿脂肪氧化的“盐泥火腿”,并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和三项外包装专利。并与云南省著名科学家虞泓教授的科研机构“云南云百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科研合同,开展诺邓火腿宏基因组的研究,为诺邓火腿的突出品质提供科学数据,为诺邓火腿走向世界提供有力保障。

1016_2

诺邓火腿销售旺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诺邓火腿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带领民众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杨伍松介绍, 企业组建了“云龙火腿开发协会”,有26个微型企业和46个会员参加,与176名建档立卡户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非公经济党支部,形成了“党支部+企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企业长期用工36人,季节性用工250人次,间接带动农户5000多人增收。

2017年10月,在诺邓火腿食品厂党支部的领导下,企业在检槽村投资120万元资金,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把关,建成火腿腌制基地,每年生产约两千支火腿,增加当地群众收入200多万元;2018年,企业与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产业发展带动帮扶协议,2019年,与诺邓村综合服务部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负责相关技术、经营、服务等方面的指导,提升贫困户的产业效益,实现增收;与检槽乡老仙场、炼登、清朗、文兴、白石镇的顺荡村共292户农户签订了扶贫协议书,建立了11个诺邓黑猪原生态放养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同名同姓的县级传承人告诉记者,在到诺邓火腿食品厂做工前,他们一家在诺邓村以务农为生,一家人一年的收入还不到4000元,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如今,她与丈夫一同在厂里工作,去年两口子的收入已将近10万元,早已摆脱了贫困,现在她是远近闻名的火腿制作能手。华春莹谦虚地说,说起工资,他丈夫的比她更高,如今生活好了,有了奔头。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1016_3

一主六副五谷开花

诺邓火腿产业是云龙县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云龙县以诺邓火腿为支撑的生猪全产业链,打造“一县一业”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云龙生猪产业产值已达4.4亿元。

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中,云龙县依托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形成“一主·六副·五谷开花”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有序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一主”即以诺邓火腿为支撑的生猪产业;“六副”即核桃、烤烟、茶叶、麦地湾梨、中药材、山地牧业;“五谷开花” 即群众普遍种植的水稻、玉米、豆类等传统农业产业。

云龙县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管齐下,打造绿色食品牌效益明显提升。播种粮食作物48万亩、总产14.2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14.7万亩、产值1.5亿元;核桃、茶叶、麦地湾梨产值达11.4亿元;种植烤烟3.8万亩,收购烟叶10.2万担,烟农收入1.5亿元;大小牲畜出栏46.5万头(匹、只),畜牧业产值11.6亿元、增长12%。发展经济作物10.7万亩、产值突破3亿元。(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