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金色的弦子》、彝族舞蹈《激情大三弦》、傣族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拉祜族舞蹈《快乐拉祜》……“通过仰光文化中国中心开设的‘中国民族舞蹈培训’线上课程,我已经学习到了中国的10多种民族舞蹈。”来自缅甸仰光的舞蹈爱好者歪伦漂正一边看着哈尼族舞蹈的教学视频,一边学习着分解动作。
“中国民族舞蹈多姿多彩,尤其是云南的舞蹈更具有浓郁的特色。”歪伦漂说,每期舞蹈教学课程都非常精彩,不仅有详细的文字介绍,还通过视频对舞蹈动作进行了分解示范,在家就可以轻松地跟着学习。
“‘云教室|中国民族舞蹈培训’栏目从4月26日上线以来,受到了很多缅甸舞蹈爱好者的欢迎。”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徐玲介绍,为了让更多缅甸舞蹈爱好者在家就能体验学习中国民族舞蹈,她们与云南省文化馆联合开展了此次线上活动。
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和中缅文化旅游年,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愿望并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仰光中国文化中心把许多活动搬到了“云端”。“云资源分享文化知识、云教学带来空中课堂、云欣赏感受艺术之美……我们着力培育‘云模式’文旅品牌。”徐玲说,目前中心新媒体平台已经上线了“云·游中国”“带你打卡中缅传统节日”“云欣赏”“周六影院”等文化旅游栏目及“中华经典名句汉缅对照”“悦享课堂——汉缅同义词句解析”等线上教学栏目。
疫情期间,中心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了许多抗疫主题线上活动,开辟了《文艺抗疫》和《健康讲堂》两个固定栏目。徐玲介绍,每次更新后,中缅两国网友都积极交流,她们也及时回应网友们对线上活动的相关咨询及建议,在“云”上与老朋友和新朋友实现了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线上教学栏目激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热情。”缅甸博文教育培训学校的学生尼尼莫关注了每期推出的“中华经典名句汉缅对照”栏目,她说这样的线上学习让学习中文的她受益匪浅。
“中心还与缅甸Skynet电视台进行了合作,开发汉语、烹饪等电视教学培训课程,播映推广中国旅游的‘探索中国’节目。”徐玲希望,中缅民众在她们推出的“云模式”线上系列活动中,共享两国文化及自然风光之美。
同时,仰光中国文化中心还通过云端,诠释抗疫“胞波”情谊。中心特别制作了短视频《中缅齐战“疫”·胞波情谊深》,一发布就引起了许多缅甸网友的共鸣。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赴缅分享抗疫经验,缅甸民众在仰光大金塔等地为中国祈福……这是中缅两国携手抗疫的一幕幕生动感人画面。“看到视频里的这些镜头,我禁不住泪目了。”“我想创作美术作品,为缅中抗疫尽一份力。”一条条缅甸网友的留言,浓浓的“胞波”情谊自然流露。(云南日报 记者张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