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一系列“打破壁垒、破除藩篱”的体教融合做法引起社会关注。中考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100分、云南44所高中开启体育自主招生通道……云南成为全国体教融合的试点省份,在体教融合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大步走出独具云南特色的体教融合之路。
2019年底,云南省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体育课首次与语文、数学、英语并驾齐驱,分值提升为100分,推动了体教深度融合破冰开局。2020年8月,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示第一批普通高中体育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打通体育特长生升入普通高中的通道。这些振奋人心的举措,让人们看到了云南省在体教融合道路上的决心。
2019年3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要求,全省都实现了教育和体育机构合并,成立了州(市)、县(市、区)教育体育局,为我省体教融合发展在管理体制方面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我省不断巩固业余训练、充实青训人数、优选后备人才、抓实青少年体育组织,稳步推进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吴亚敏介绍,省体育局还积极探索女篮、攀岩、橄榄球、射击、射箭等项目与高校联办共建省队模式,并在深化全省体校改革进程中,于2018年10月成立云南省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主要负责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输送工作。“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还主动打破壁垒,合并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自2020年起,整合省青少年体育运动会和省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为省青少年(学生)运动会,下一步两部门还将对有关青少年体育赛事进行整合。”吴亚敏说。
下一步,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体育赛事将由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组织,我省将继续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总体原则,将赛事进行项目归类、整合,搭建完善的校园竞赛体系,构建一个培养发掘优秀后备人才成长上升的赛事平台。在充分利用青少年体育竞赛杠杆的前提下,筑牢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
针对“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云南也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据统计,我省现有体育传统学校187所,其中国家级30所、省级54所、地市级65所、县级38所;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800所、篮球特色学校131所、网球特色学校52所,遴选了1000多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国家体教融合有关政策,结合云南实际,整合体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教育系统的体育特色学校,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统一标准和鼓励政策,联合评定、共同打造“云南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除此之外,我省还积极探索退役运动员如何转化为体育教师的方式方法。吴亚敏表示,要想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和科学,首先要筑牢学校体育工作基础,不断加大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提升综合素质与专业核心技能。另外,教育、体育、人社、财政等部门要共同实施“学校设体育教练员岗位”,学校则结合自身体育特色项目,引进高水平优秀退役运动员,不断增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当然,学校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更多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俱乐部等积极参与到学校体育工作之中,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虽然我省目前还没有出台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任教,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的具体政策措施。下一步,将会同省教育厅结合云南实际,研究制定并推动此项措施的落实。”吴亚敏说。(云南日报 记者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