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他始终如一,凭着无怨无悔的奉献与扎根一线的用心帮困,为全镇打开了一条“互联网+共享经济+帮困”的持续脱贫增收之路……他就是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派驻禄劝县九龙镇九华村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肖玉凡。在10月15日的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肖玉凡被表彰为2020年云南省“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回想驻村的那些日子,每天所有的精力都在想着怎么帮助村民脱贫,很长时间都不能回趟家,孩子都跟我不亲了,但是看到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获奖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今后,我将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再创佳绩。”在得知自己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奖后,肖玉凡说。
扎根一线勇担当
2015年2月,肖玉凡被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派到禄劝县则黑乡花椒园村,任村第一书记和“四群”工作队员,同年9月转调到禄劝县九龙镇任镇党委副书记、“四群”工作队长,兼任九华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对标职责,全年驻村不得少于200天,需要他在家庭与扶贫工作之间做出取舍,他选择了后者,告别妻子,放下孩子。
“肖队,感谢你引导我们家脱贫,现在全家都住上了新房子。”“九华有了路灯,我们敢走夜路了,谢谢肖队。”“我们家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出去,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变好了。”5年来,肖玉凡始终如一,不计得失坚守在精准扶贫一线,一声声“肖队”正是对他扶贫工作的肯定。
开展好党的政策宣传,激发群众摆脱贫困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推动精准脱贫“七个一批”“十大工程”到村到户;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帮带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后备力量;坚持推动乡村善治,加强法治教育,指导制定村规民约……在九华村,肖玉凡无处不在。
精准发力助脱贫
要想真正脱贫只能发展产业,产业发展了还得想方设法把产品销出去,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才能彻底脱贫。就在这个时候,肖玉凡注意到电商扶贫这个领域,在他带领下,九龙镇驻村工作队注册了名为“自己看着生产的扶贫农产品”的微公号平台。
2018年,在肖玉凡牵头下,九龙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微公号平台植入了“共享”理念,以互联网自身科技型优势,打造出一条能给予一、二、三级消费者推广佣金的全新销售模式。消费者推荐新的帮扶人购买产品就可获得相应佣金,这样兼顾农户脱贫增收和消费者推广获利的方法,铺就了一条能充分激发消费者帮扶积极性的“互联网+公益”新路子。
2019年,肖玉凡的微公号得到了禄劝县委、县政府及驻村工作总队长的认可,覆盖面超越九龙镇,向着16个乡镇、街道拓展。此时,微公号也正式更名为“帮困”。
私车公用乐奉献
2011年,为了方便生育不久的妻子出行,肖玉凡购买了一辆车。2015年3月,出任则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时,这辆私家车的行驶公里数仅6万公里,但从2015年8月驻村扶贫后,其车辆行驶公里数目前已飙升至34万多公里,车辆也大修过数次,车轮已更换了4次。
肖玉凡家所在小区的保安李师傅说,在他为数不多的两次记忆中,肖玉凡只要不赶时间,回村前会将车擦洗一新,但几个月后回来,车身黄泥包裹。
看着停在门口那辆已历尽“沧桑”的越野车,肖玉凡笑道:“这辆‘拖拉机’跟我跑了不少扶贫路,乡亲们生活好了,它也已经不堪重负了。”从泥泞小道到硬化水泥路,这辆在扶贫路上跑了20多万公里的车,见证了九华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5年扶贫路,肖玉凡以实际行动,让贫困户“翻了身”。漂亮的新房、致富的产业、鼓起的钱包,默默地见证着一名普通党员干部踏踏实实为群众谋到的幸福。(昆明日报 记者陈思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