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霞客中心学校130余名师生到滇池龙门藻水分离站开展了“保护滇池,霞客学子在行动”科普实践活动。通过对滇池蓝藻处理工艺、流程的科普,进一步加深师生对滇池治理的认识——这对滇池治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滇池作为母亲湖,一直以来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染物被排入滇池,滇池富营养化严重,水质恶化到劣Ⅴ类;上世纪九十年代,滇池蓝藻频发,水质恶化并伴有“水华”,成为了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如今,滇池水质已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正逐步恢复,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情况好转得益于全社会的努力。面对滇池的“困境”,国家连续四个“五年规划”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昆明始终把滇池治理作为头等大事,从源头重治、工程整治、河长主治、标本兼治、依法严治和社会共治六个方面,积极采取治理措施;昆明市民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到保护滇池、治理滇池的行列中,如网名萧寒和benmy的“关注滇池—走马观水—看成果挑毛病”活动等……
无论是政策的规划或实施,还是自发保护滇池的思想或行为,都是滇池“重获生机”的重要保证,它离不开“护滇”工作者,更离不开心系滇池的市民。让更多市民参与到保护滇池的行动中,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环保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滇池污染,保卫滇池。这意味着,环境科普教育是促进人人参与保护滇池的重要一环。
2010年,为了形成良好的环保教育氛围,宝象河(滇池国际城市)湿地等6家单位被命名为昆明市首批环境教育基地。之后,陆续增加了昆明市滇池湿地管理中心、昆明水科技园、滇池龙门藻水分离站等多个环境教育基地。它们宣传环境保护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了开展环境科普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宣传“保护滇池”的环保理念,做出积极努力。
除建立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常规”科普外,昆明还开展了“市民河长”活动,为宣传“保护滇池”的环保理念“添砖加瓦”。
2009年以来,多位普通市民参与到“市民河长”活动中,成为保卫滇池的行动者。他们积极开展传播绿色生态理念、巡河爱湖护山、植树造林美化绿化、违法监督举报、为保护滇池建言献策等活动,向社会大众宣传环保知识,为保卫滇池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如,今年10月,昆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昆明市志愿服务发展促进会开展了“市民河长”巡河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主动向过往市民宣传环境保护、爱护水源知识,记录河流两旁污染情况,认真听取热心市民提出的建议与反馈,用行动号召市民自觉爱护生态环境,保护滇池。
积极开展以“保护滇池”为主题的科普活动,用更多元的科普方式,让市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母亲湖生态环境保护而共同努力。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保卫滇池”的行动中来,让“高原明珠”重焕光彩。(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刘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