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盒子,里面装着动漫人物、影视周边作品、小玩偶,只有打开盒子才知道抽到了什么。2020年,这种带刺激体验、重复消费的盲盒成为了95后上瘾的存在。盲盒已出圈,其风口企业泡泡玛特成为2020年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小小盲盒遍布商场、地铁站、学校周边以及KTV等年轻人聚集地,这种消费现象,有人称之为盲盒经济。
虽然业界对盲盒经济有诸多剖析,但我认为关键的一点:价格适中,抓住了消费心理,是流行的核心。这让人联想到2008年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口红的销量反而增长,带来“口红经济”效应。而今在疫情突发经济下行的2020年,盲盒经济兴起也给了我们同样的暗示:经济形势不好了,大众消费需要更加理性。
越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大牌、不断上新的口红,价格在200-500元期间,以适中的价格就能购买大牌荣光与粉饰效果的消费心理,让口红一直稳居非必需品领域的王牌销冠。无独有偶,与口红的消费形态相似,价格在30-60元区间、极具潮玩风尚、盲抽刺激性体验的盲盒,手握品牌IP的加持,再融合了粉丝经济、体验经济,从线上到线下充斥着年轻人触手能及的角落,引发“盲盒效应”。可以看到,口红和盲盒,具有共同的消费特点:处于经济不景气时代,联名超级品牌、价格适中、满足消费心理需求等共性,轻而易举就能决策消费。尤其今年,疫情影响收入下行,许多大宗消费诸如买房、买车、旅游、保险及奢侈品等相对滞后,大部分人手上自然挤出“闲钱”。而往往在这种时候,“手散”的我们就会“被消费”,随之而来的是冲动消费后的大量闲置品。
再者,今年11月1日“尾款人”成为网络热点,双11提前爆发。今年比往年多了3天,被定义为疫情后全球最大消费季。据天猫官方数据显示,今年有25万个品牌、500万家商家参与,其中包括200多万家线下商家,折扣商品达到1400万款,是去年的1.4倍;预计将多触达3亿消费者,超8亿消费者参与“天猫双11”。
在双11大潮下,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你准备好了吗?原来的双11,都说拼手速;如今的双11,分明拼的是奥数。提前下定金、跨店满减、消费津贴、返场折扣,发现没,怎么买都买不清楚!怎么算,都算不过平台和商家!整个双11都在忙于拼单满减,囤货快乐!
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确实挺矛盾的,大件买不起还不让买小件吗?但需要警惕,闲钱就这样溜走的。花钱买开心,是这个时代最欺骗人的广告语。一时买一直爽,还是一时买一时爽?越买越不开心。社会在鼓励消费,却不会帮你评估消费力,跟随消费“主流”,双11似乎已经成为必过的节!
抽盲盒、买口红,怎么也要过的双11,这种上瘾式消费,正在引导着我们进入花钱的洪流。
就如同口红永远都好卖一样,买不起大牌的包包和时装,几百块总可以搞一支大牌口红吧,人人买得起,还能月月买。同样,就像盲盒可以带来刺激和上瘾,几十块钱抽一个,期待着开盒的不确定性,人人抽得起,还可以一直抽。我们就是在口红、盲盒、双11这样的消费经济里,足够地认为我们买得起、买得高兴,就一直为之买单。也正是这些随性、小笔的上瘾式消费,让我们的“闲钱”一直被掏空。
但对更多人来说,需不需要才更加重要,不是么?拒绝上瘾式消费,按需消费、理性消费,才是更现实的消费观。提醒自己,消费需谨慎,且行且珍惜。(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李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