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金融理财也开直播了 专家提示注意风险
昆明信息港    11-05 08:20:05

“最快三分钟放款”“最长免息30天”。随着“双11”氛围越来越浓,一些金融机构也开设了直播间。

11月3日18时45分左右,在支付宝的理财直播频道“热门”板块,共有5个理财直播账号在直播,主要涉及基金、保险、股票等产品。理财直播间的主播大部分为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经理,也有部分专业的网络主播。直播中除了推销金融理财产品外,还有分享理财知识、分析股票走势等内容。

19时左右,正在直播的某基金公司直播间里,两位理财经理在介绍如何配置资产的问题。在直播过程中,主播分别对上架的10款基金近一年的收益情况进行介绍,评估了各个股票的投资风险,并列举了零钱理财、固投如何实现高收益。截至直播结束,时长3小时34分钟,超过26万人次观看。

19时30分,在某保险公司的直播间内,主播在介绍重大疾病险。互动过程中,“粉丝”提出了“肾小结可以买几号产品?”“肥厚心肌病买什么保险?”“防癌险是月交吗?是否为消费型?”等问题,主播一一作了解答并推荐了保险产品。记者在该直播间右上角看到,除链接该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及设置粉丝福利领取页面外,还专设有答疑群的链接。

不过要注意的是,热闹背后,金融理财产品直播营销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5号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广告主体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

云南大学经济学教授郭树华表示,购买理财产品,重点在于金融市场的有序监管。直播带货理财产品,是国家法律允许的特殊行业,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购买理财产品,都应确保行业合规、监管合理;其次是消费者要理性分析,正确判断,主动规避投资风险。郭树华认为,金融直播在做好行业监督及全程监管后,未来将有望“出圈”。

“与传统银行网点理财经理一对一、面对面或电话、微信推销的被动体验不同,消费者面对直播带货理财产品,可以多看少动,货比三家,掌握主动权,通过围观海量互动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理性投资。”大泽电极科技投资总监、财经评论员么志博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直播间的理财产品时,要及时查验“网红”理财顾问提供的执业资格证书编号,同时截屏保存重要信息作为维权证据。(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


编辑:曾子芮    责任编辑:劳学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