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孙红亮 11月14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数字博物馆》学术研讨会暨上线启动仪式在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行。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数字博物馆(www.ssraa.cn)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PC端和移动端进行线上体验。
启动仪式现场。供图
网站截图
数字化博物馆在各地都有存在,但以南方丝绸之路为核心以民间建筑为主体的数字化博物馆还存在空缺。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向杰教授主持建设国家艺术基金《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数字博物馆》,项目组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及研究,将南方丝绸之路沿线有特色、有历史文化内涵的35套建筑进行系统的数字化虚拟化,为区域民族文化及民间艺术的保存、传播交流、学术研究及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实现,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可能性。
“我们以前了解民族建筑艺术多是通过看书,但建筑是一种空间立体的艺术。现在通过数字动画、虚拟现实漫游、全息影像展示、手机AR等数字科技手段,给用户全面丰富的视觉体验,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传统民族建筑艺术。”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宏老师介绍,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数字博物馆研究内容包括“丝路建筑”,细分为灵关道建筑、五尺道建筑、永昌道建筑、茶马古道建筑、身毒道建筑、东南支线建筑;“建筑类型”包括民居建筑、宗教建筑、文化建筑、祭祀建筑四类;研究对象的建筑结构形式涵盖抬梁式、穿斗式、干栏式、井干式等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结构形式;研究的建筑要素囊括性质与功能、历史与文化、建筑与环境、材料与构造、细部与装饰等内容。
上线启动仪式现场。供图
建筑艺术是民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板块,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缩影。南方丝绸之路特色建筑艺术数字博物馆实现网络PC终端传播、3D虚拟漫游交互展示、手机移动终端获得观赏体验、智能手机APP运用,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登录网站,打开虚拟场景,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浏览和交互体验。除了线上内容,还不断丰富完善线下体验,运用大型3D打印模型,结合VR技术以及定位技术,打造实体模型的真实场景漫游展示;打造全息数字投影沙盘模型展示,可以随流动博物馆车流动展出,也可以在固定展馆展出;可移动博物馆展示车配备互动电子屏、VR设备、全息影像建筑沙盘模型,移动数字化展示博物馆内容。
谈到课题研究初衷,项目主持人向杰教授表示,“我们希望以一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对南方丝绸之路即将消失的建筑艺术的再发掘。通过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特色建筑的相关调查,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推广模式更加可持续化的道路,从而加强民众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南方丝绸之路建筑文化的了解。”
在下一步工作中,向杰教授表示,从内容建设层面上,将进一步扩张建筑艺术内容。“从前期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南方丝绸之路的建筑艺术博大精深,但是由于时间、技术、能力等条件有限,经过精挑细选,目前是展示35套建筑,后期还会继续把一些很有特色、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加进去。”从技术层面上,随着数字表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把较新的技术应用到今后的建筑内容上,积极推动数字博物馆的传播,主动对外开展文化艺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实现区域交流、合作、发展。
嘉宾合影。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