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九大高原湖泊水质向好 滇池水质为30年来最好水平
春城晚报    12-02 09:55:25

20201202A02_res03_attpic_brief

盘龙江滇池入湖口 本报记者 张彤 摄

20201202A02_res07_attpic_brief

滇金丝猴 通讯员 龙勇诚 摄

12月1日,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题发布会在昆召开。 发布会指出,“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团结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民欣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五个历史性突破之一。

    国土空间不断优化,强化“一张蓝图”管控,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

    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颁布实施全国首个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88%。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今年,截至目前,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6%,空气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保持Ⅲ类以上水质;九大高原湖泊劣V类水体数量由2015年的4个减少为1个,洱海水质稳定向好,滇池水质为30年来最好水平;全省33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初见成效,昆明市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绿色”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世界一流“三张牌”彰显特色优势,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居全国首位。以绿色能源为驱动的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2019年,第三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52.6%,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推行GEP与GDP双核算、双考核,探索走出了一条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活力的创新之路。

    最美丽省份建设全面开启。命名了20个“美丽县城”,授牌了21个“云南省特色小镇”。开展沿路、沿河湖、沿集镇绿化,建设完成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昆明主城区至长水国际机场三条美丽公路。

    滇金丝猴种群已增至3000多只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卫斌说,全省林草部门全力以赴推进生态修复,共完成营造林3700多万亩、义务植树5.3亿株、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项目396万亩;共争取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1444万亩,位居全国第二。启动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7.9%。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面积达到921.69万亩。

    坚定不移守护生物宝库。稳妥推进全省360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着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省90%以上的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加强极小种群拯救和旗舰物种保护,建设了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保护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达67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亚洲象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长到300头,滇金丝猴种群从2000年的1400多只增长到3000多只,黑颈鹤数量从1996年的1600多只增长到3000多只。

    真抓实干发展绿色产业。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170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522.56亿元,年均增速14%,林草产业已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全省林地面积4.23亿亩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嵩说,“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部门紧紧围绕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总体要求,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江河防洪治理取得新成效。全省累计投入资金43.32亿元,完成河道治理1062.2公里;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体系,建成1个省级、16个州级、129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受山洪威胁的5600个行政村雨量或水位的实时自动监测预警。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以来,全省129个县(市、区)共发布预警16987次,安全转移约15.38万人,避免了约1.76万人的伤亡,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河湖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有序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稳定向好。水质信息化及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有效推进了全省千吨万人及以上水源水质监测工作。实施生态流量重点河湖名录管理,开展了长江流域云南省部分重要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已完成了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的管理范围划定。

    截至2019年底,全省林地面积4.23亿亩,森林面积3.59亿亩,森林覆盖率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2.48亿亩,均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年服务功能价值达1.68万亿元。(春城晚报记者 杨质高)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