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寻甸路径探索
昆明信息港    12-08 10:44:51

今年国庆节,寻甸县凤龙湾小镇正式对外营业。小镇附近的几个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村民也忙碌起来:“我家的农家乐每天都有20桌,不提前预定都没桌子”“我们老两口去集市卖自家种的蔬菜,每天都有收入”“我家小卖铺也是国庆开业的,生意不错,特别是周末”……

凤龙湾小镇旁的三个村庄从原来的闭塞、交通不便,到如今的游人如织,田园变景区,打开寻甸乡村振兴的“新姿势”。

乡村振兴是项系统工程,面对传统农业的弱势以及乡村一直以来存在的发展“短板”,注定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

2018年9月30日,寻甸县宣布脱贫摘帽。一个月后,寻甸县乡村振兴筹备办公室挂牌成立。依托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一镇六村”试点。

以此为起点,全面夯实全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一镇六村”试点从全县选出一个乡镇、六个村,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重点产业三个方面来打造。“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第一步,脱贫摘帽后,我们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效,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寻甸县乡村振兴筹备办公室主任杨廷欢说。项目实施1年多后,邓家村邻里和谐、乡风文明;小黄坡村肉牛养殖渐成规模;张所小村成为全县肉牛养殖示范村、库森草莓种植基地落户金所街道……

党的十九大以来,“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模式在全国推开。寻甸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农耕文化成为寻甸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

“‘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好资源,我们引入现代要素充分挖掘寻甸乡村存量资源的市场价值,把农商文旅融合起来,因地制宜,就有了现在的‘一镇带三村’。”寻甸县委副书记王军介绍。

凤龙湾小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17年1月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就荣获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旅游局2017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云南省重大旅游项目等殊荣。在2019年获批授牌为全市唯一一个“云南省特色小镇”,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乡村振兴需要特色主导产业,而特色小镇突出的就是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脱贫带动功能。

在凤龙湾小镇获批“云南省特色小镇”一个月后,寻甸县把凤龙湾小镇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总体构架统筹安排,拿出了一套“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企业助力”的“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全新运作模式:把凤龙湾小镇开发与景区比邻三个自然村联动融合起来发展,实施“一镇带三村”的特色发展之路:“一镇”即凤龙湾特色小镇,“三村”即塘子街道大坝者村和七星镇小坝者村、老村子村三个自然村,打造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样板。

“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企业助力”的模式打破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单打独斗”的局面,政府发挥好引领作用,并从政策、公共基础、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景区充分帮助。同时和市场主体互动协作,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发展平台。在此平台之下,寻甸县也打破项目常规配置,“高配”成立凤龙湾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担任领导小组“双组长”,县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5位有关县级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27个项目有关部门“一把手”和属地塘子街道、七星镇主要领导组成。

在这个“高配”的团队中,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小镇建设工作,审议重大事项,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定期研究解决小镇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发展改革、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林业、文化和旅游、电力、科技和工信等27个成员单位在一线行动,推进各自负责的工作。同时从全县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中,优中选优抽调6名相关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街道一起成立工作专班。每周以工作例会的形式,推进各项目落实。

据统计,2019年凤龙湾特色小镇共接待游客62.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增加4万余元,带动周边2000多名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今年国庆期间,凤龙湾特色小镇接待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

编辑:杨锦佳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