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民生实事的承诺兑现,关乎我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教室“护眼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养老服务和适老化改造、“垃圾分类”建设等十项民生实事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兑现了政府立下的庄重承诺。
彰显民生情怀
在长山小学,今年的新学期旧日光灯不见了,换成了“矮胖”的护眼灯。“现在的灯光很舒服,黑板上也不会有反光的情况。”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四年级的小徐同学说。“改造后的教室明显比未改造的教室要亮,光照度更好。”长山小学老师说,“在教室里上课时也可以感觉到,护眼灯的灯光更接近自然光,更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面对儿童近视问题低龄化、程度深的趋势,我区在去年为公办学校教室安装空调项目全覆盖、开展学后托管的基础上,又将学校开展“护眼工程”列为民生项目之一。这次我区在学校教室用眼环境灯光改造项目下了大功夫,提前三个月完成目标任务,目前已经改造3030个教室的照明系统,完成率为105%。
今年65岁的马友标,腿脚不太方便,是新街街道的低保对象。“由于常年躺在床上,上厕所是最大的难题,不光时间久,还要我在旁边帮一把才行。”老马的老伴说:“现在政府给我们改造后,真的方便了很多。”老马全家要感谢的正是今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像这样的适老化改造,我区已完成230户。
同时,为了让老年人的夕阳生活更美好,我区开展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标配”的养老服务。目前,已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家,其中9家已投入运营,新增了43家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其中41家已投入运营。
美丽乡村入画来
李师傅是南市社区易腐垃圾的清运工。每天,他都会开上一辆清运车,到一个个分类投放点进行垃圾清理工作,一天三次,从不缺席。
早上8点30分,社区居民的出行“早高峰”即将收尾,但李师傅的“早高峰”却准时来到。他把垃圾清运车在垃圾投放点前稳稳地停好,开始收集清理“小绿桶”,这个“小绿桶”正是每家每户收集易腐垃圾的小桶。
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就有“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加快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个、达标小区150个。”目前,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卓尚二期”项目完成施工,并进入试运行;我区的垃圾分类20个示范小区和150个达标小区均已通过区级验收。
改善环境面貌,提升生活品质的何止这一项实事。美丽乡村建设让萧山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干净、美丽、雅致成为了乡村的新名词;“污水零直排”建设让污水不再横流,碧波荡漾的河道串起了流动的风景;“四好农村路”建设,让平坦宽阔的马路直通农家院落,架起城市“后花园”的骨架……一件件解决好,一桩桩落实好,共同谱写了“美丽萧山”的动人旋律。
此外,安置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公交优先”工程、“放心菜篮子放心食品”工程、引人才稳就业等民生实事项目也均已完成,萧山用心用情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实事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