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嫦娥”归来 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云南网     12-18 09:51:11

12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监测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情况。记者 金立旺 摄。

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一个振奋精神的喜讯。自从11月24日,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开启征程之后,嫦娥五号就一直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嫦娥五号肩负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如期完成的重大使命,她的每时每刻的状态,都牵动人心、吸引眼球。“五姑娘”顺利回家,让人兴奋不已。

人们关注嫦娥五号,不仅在于她承载着中国人探知月球的千年梦想,也因为此行路途迢迢、关隘重重,许多都是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不能“彩排”,只能“直播”。其中,嫦娥五号月面采壤着陆区,是其他国家探测器从没到过的“处女地”,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嫦娥五号在无人协助状态下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方式挖土,通过螺旋钻进方案,不需冷却钻进月表,自动完成取芯、封口、提芯、整形、传送、避让等一系列高难动作,实现“钻得动”“取得着”“封得住”“缠得上”“送得进”“展得开”的要求,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此外,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实现人类航天史上首次无人换乘,可谓步步惊心、幕幕精彩。嫦娥五号,汇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大大提振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与自信心。

嫦娥五号载誉归来,胜利完成预定目标,把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愿景变为现实,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了不菲贡献。昂首挺进的新中国,不断强大的综合国力,把“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演绎成月面采壤、返回地球的现代神奇。

“长5”送“嫦5”,“嫦5”见“V5”,背后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是10多万参与人员近10年的驰而不息。有了这些,中国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

编辑:周拓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