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号召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新发展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即日起,昆明信息港将对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自贸区昆明片区主要领导就如何把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尽快转化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全会精神转变为具体工作措施,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进行访谈。
中共昆明市东川区委书记 胡江辉
12月18日下午,中共昆明市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参加访谈,针对东川区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及十四五期间东川区工作安排部署进行介绍:“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两示范一枢纽一中心”建设,按照“1113”总体规划布局,深入推进“1+5”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开放东川、绿色东川、美丽东川、活力东川、幸福东川。”
主持人:市委将东川区的功能定位为“城市生态涵养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请您谈谈东川区围绕市委赋予的功能定位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答:东川区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走好“转型路”,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生态涵养示范”的绿色发展新路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致力打造“一江清水”,以观念之变引领生态之变。东川区始终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小江就是保护长江”的理念,特别是在市委给予东川“城市生态涵养区”的定位后,明确了建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的目标。以综合治理为抓手,启动实施12.1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小江河道综合整治,全年水质稳定达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着力打造“两岸青山”,以治理之变推动生态之变。2020年,创新组建36个造林合作社,吸纳3000余名脱贫群众深度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脱贫双赢;完成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任务9.88万亩,其中,种植花椒4.7万亩,退耕还林3.58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启动实施20.66亿元的林业生态修复PPP项目,初步建成以小江两岸绿色生态走廊为基石的“绿色屏障”。
强化“多点支撑”,以产业之变巩固生态之变。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立足东川丰富的河砂、尾矿渣资源,先后引进中洲海绵建材、中青旅等企业;按照区委“1+5”产业布局,区内企业积极校标发展方向,筑牢环保安全规范意识,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业态逐步形成,昔日荒山披上绿装,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给东川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主持人: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市的主要发展成就,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东川“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成效吗?
答:十三五期间,东川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两示范一枢纽一中心”发展定位,克难奋进、开拓进取,历史性地摘掉了深度贫困县的帽子,突破了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交通水利等基础瓶颈,实现路通了、山绿了、城美了、业兴了、民富了。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全区28655户10434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9个贫困村(社区)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52.88%下降到0%,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地解决,实现了深度贫困县全面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采取“双绑一联合加金融”措施,创新“5+3”增收计划,实施“十百千”产业工程、“光伏强村”计划,构建“1+2+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119个村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四全六配套”的东川模式得到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健康扶贫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卫健委全国推广,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区;东川区“百人就业扶贫队”抓实务工增收典型案例入选全省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全国人社行业扶贫典型案例,“小基地搭起易地搬迁就业大平台”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人社部在武汉市举办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东川就业扶贫荣获全国“优秀项目奖”。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76.6亿元预计增加到2020年的125亿元,年均增长10.01%。开工建设项目869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515.29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了137.92亿元。全区产业结构由“一铜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创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综合交通项目建设,功东、东格高速公路和金东大桥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实现“三个百分百”,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整合投入资金1.35亿元,全面推进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实施22项提升系统隐患整改工作,非煤矿山整合及国家土壤污染修复试点项目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31.09%提高到2020年的39%。城区绿地率达37.76%,绿化覆盖率达43.1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主持人:此次市委全会擘画了昆明“十四五”时期发展的蓝图,展望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东川“十四五”时期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工作思路吗?
答:“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两示范一枢纽一中心”建设,按照“1113”总体规划布局,深入推进“1+5”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开放东川、绿色东川、美丽东川、活力东川、幸福东川。在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拓展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完成“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水平明显提升,创新驱动、高效绿色、多点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成效更加明显,“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充分展现。深入推进滇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川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滇东北物流集散中心建成使用,建成区域性教育卫生和经济贸易高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展望2035年,在基本建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川滇综合交通枢纽的基础上,基本建成滇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现代化城市特征更加鲜明,与全市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下步工作中,东川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全面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团结一致、苦干实干,全力以赴建设幸福美丽新东川,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