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十三五”期间云南文化事业成果颇丰 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100亿元
昆明信息港    12-24 14:27:01

12月24日,记者从 “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文化繁荣发展专题发布会获悉,“十三五”期间,云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推出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有9个全国文明城市 注册志愿者总数达482.94万人

广泛开展“云岭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云南好人”等评选活动,选树推出杨善洲、高德荣、朱有勇、杜富国、张桂梅等重大先进典型。

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昆明市、曲靖市、普洱市、景洪市、石林县、楚雄市、澄江市7个城市评选为全国文明城市,加上复查确认保留称号的安宁市、腾冲市,全省共有9个全国文明城市,总数跃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走在了全国前列。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26个。

全省注册志愿者总数482.94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1万个,2名志愿者获得“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称号。

完成103项省委深改委部署改革任务 报刊精简至190种

完成省委深改委部署改革任务103项。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初步建立了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构建了文化企事业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了省级统筹与各地分级考核相结合、院团自我评价与考核委员会全面复核相结合、省考核委员会会议审议把关的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机制。实施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建立了国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体系。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目前,全省报刊已经精简至190种,其中报纸62种、期刊128种,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34种。广电传输网络整合、电影发行放映转制、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剥离转制、省级党报党刊发行机构剥离转制等改革任务也圆满完成。

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使用 去年电影票房收入9.48亿元

深入开展“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滇西抗战纪念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广电影视传媒中心、云南大剧院、云南文学艺术馆、云南广播电视集中集成播控中心、云报传媒广场、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全省共有影院336家、屏幕1423块,129个县(市、区)均建有数字影院,2019年电影票房收入9.48亿元。全省共有出版单位173家,其中图书出版单位8家、音像出版单位2家、报纸出版单位51家、期刊出版单位112家;共有报刊187种,其中报纸59种,期刊128种。

众多电影、电视剧获奖 6位作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获得2016年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奖。电视剧《锻刀》获得2017年全国电视剧收视第一名,获得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突出贡献奖。广播剧《永远的更路簿》获得2017年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西南联大》获得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理论文献片类优秀奖。纪录片《落地生根》(第一季)2019年获得第13届中国纪录片创优评析社会类一等奖。《都是一家人》列入2019年全国优秀电视剧目,获得2020年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提名奖。最近热播的电影《一点就到家》推动普洱咖啡销售额大幅上涨。6位作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舞剧《流芳》、话剧《农民院士》等一批文艺精品百花齐放,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一批美术、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收藏。原创MV《生命之春》《山河无恙在我胸》《命运共同体的战斗》在抗疫期间迅速传遍全网,传递了正能量,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

全国首创“国门书社” 去年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

2018年末,全省特色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86.0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3.3%;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2111.16亿元,占GDP比重10.1%。

“金木土石布”为核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大幅增加了农村群众收入。

以云数传媒公司输出中国DTMB技术标准、《吴哥的微笑》旅游演艺项目、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为代表,云南文化企业成功走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全省累计22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6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昆明市创建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云南文博会、七彩云南赛装文化节等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易平台。

全国首创“国门书社”,在中缅、中老、中越边境口岸开办19家“国门书社”。先后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尼泊尔四国成功举办跨国春节联欢晚会。与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共建柬埔寨金边中国文化中心、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云南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实体书店10个,包括8个华文书局、1个“中华乡愁书院”、1个胞波书社。持续开展的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等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昆明信息港 记者曹月)

编辑:昝娟娟    责任编辑: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