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楼房被粉刷一新,空地上新铺了草坪,私搭乱建全部拆除……截止上周,曙光小区的改造施工已全部完工,走进曙光小区,原本老破旧的面貌焕然一新。
曙光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昆明典型的老旧小区,管网老化、路面破损、墙面开裂、屋顶漏雨、停车难、绿化率低等问题在小区普遍存在,原先的设计规划早已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一度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曙光东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主要以保障类改造为主,加入部分提升及公共服务类改造。造工作共涉及71个院坝3570户居民。
满足生活需求 小区改造居民说了算
改造工作启动之前,曙光社区党总支充分用好用活“吹哨报到”机制,官渡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区市场监管局、城管局、交运局、交警一大队、曙光派出所等多个部门领导多次到社区召开现场会,协助解决各项困难问题。此外,多次邀请区住建局和改造设计方有关负责人反复勘察现场,按照“一院一景、一院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小区改造设计方案。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是直接受益者,只有居民满意了,才是真的改对了。”曙光社区党总支有关负责人说,社区多次组织小区居民参观“红色物业”管理小区的管理模式,展示老旧小区改造效果图,让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有更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多次召开居民大会广泛听取民意,针对不能参加会议的居民,社区连续多个夜晚上门入户,确保不漏任何一户居民的需求。
改造前后对比
“小区老年人众多,希望适当增设居民休闲桌椅”“原小区内非机动车停车棚设置不合理,要根据庭院实际住户情况进行增减”……曙光社区组织动员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热心居民组成曙光社区红色志愿者队伍,成立“曙光社区红色志愿者服务驿站”,并以服务驿站为平台,充分集聚民众的智慧,众多意见建议得到采纳,真正实现改造让居民说了算。
实际改造过程中,社区针对淹积水处理、屋顶防水措施处理、落水管修理更换、化粪池清理、排水管道疏通、消防通道清理、路面修缮、架空线清理、单元防盗门修理更换、小区安全监控设置、环卫设施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整治、屋顶太阳能改造等重点内容,有序组织、分类推进。目前,小区改造工程已全部施工完毕。
红色物业管理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旧小区“三分建、七分管”,如果管理不跟上,必定会反弹。为此,曙光社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更新社区服务理念、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契机,引入“红色物业”的成功经验对小区进行统一管理,切实改变目前停车秩序混乱、停车收费各自为阵、社区公共资源流失的状况,以确保改造成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居民幸福感。
社区拓展红色物业“吾家食堂”“居家养老”以及党群活动服务驿站的范围与内涵,有机联结辖区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促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多样化,营造更加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将值班室改造成“爱心洗衣房”、“惠民美发室”、“暖心改衣铺”、“红色物业维修站”、“健康小屋”、“歇脚小驿站”、“曙光便民小超市”、“茶余饭后书屋”、“院坝党支部”、“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小区“适老化”活动场所。让老年人能够在老旧小区中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曙光社区把红色物业管理与网格管理相融合,将物业企业、红色业主代表小组纳入党建、综治、城市管理等体系,融入“红色物业”服务居民。以“红色物业”为民服务的要求,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引导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小区治理向“自治共管”转变,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昆明信息港 记者昝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