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陈秋月 12月30日,主题为“国风茶范”的走秀茶会在昆明雄达茶文化城举行。茶行业从业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穿上长衫,追忆民国精神,传承浩然正气。以衣之名,辞旧迎新。
12月30日,昆明迎来了2020年的最后一次断崖式降温。在位于昆明城北的雄达茶城,一群穿长衫,戴礼帽的男人引发了路人的火热围观。穿越还是cosplay?引发了大家的好奇。这是一场主题为“国风茶范”的走秀茶会。参与走秀的不是专业模特,而是茶行业从业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他们穿上长衫之后,纷纷有了谦谦君子之风。
云茶代言人周重林
传统服饰复兴人田心
晚上7点30分,在雄达茶文化城茶业复兴猫猫书店举行了“衣冠楚楚 国风长衫”沙龙,云茶代言人周重林、传统服饰复兴人田心等嘉宾围绕长衫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云茶代言人周重林表示:我穿的不是衣服,是一个时代的风范。同时,周重林分享了分享了名人的长衫故事,胡适喜欢长衫加皮鞋,鲁迅穿着长衫才能写得出好作品,闻一多穿着长衫才能刻出好章。周重林说,男人取悦自己的方式也可以是买衣服。一套心仪的衣服,好比重塑了三观。我这样相貌普通的男人,上身一件长衫,就像侠客拥有杀伤力极大的法器,能改变场景的气场。长衫就是中国男人的礼服。
传统服饰复兴人田心在分享长衫故事中表示:“长衫”,原指男士的中式长袍,穿上马褂被认为是出席极其重要的场合或仪式。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服制条例》,将蓝长袍、黑马褂正式列为“国民礼服”。 其实“旗袍”就是“长衫”,在牛津词典里,cheongsam(旗袍)正是由“长衫”的粤语发音转变而来。制作长衫的过程繁复之极,工序多达20多道,主要步骤包括度身、打样、剪裁、熨烫、刮浆、缝合和试身。这么一看,造价不菲的长衫确实物超所值。服饰是最快改变人生的方式,棉麻茶服已经不能满足茶行业的审美需求,如今是告别棉麻,寻求时尚个性有质感的超级时代,而这件长衫正好符合茶人的审美,是文人雅量高志之士的必备产品。
文化观察家、媒体人温星
云仝普洱马钊
本土活跃的文化观察家、媒体人温星也受邀客串“长衫模特”,并发言盛赞将茶文化与传统服饰文化相结合的创意非常令人惊艳,是传播、弘扬包括茶和服饰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一种极佳方式;云仝普洱马钊表示,“穿着长衫的感觉很好,很有分量。但是穿这身出去有点抢镜,去别人的主场担心会抢风头。我想问设计师有没有很正式但不那么抢镜的衣服呢?总的来说,这身衣服感觉特别好,去到哪都是主场。”
斟悟茶业的青青,看到门口挂着的长衫,她回忆起一件趣事,“今天感觉是可以被看到的文化。有一次做活动,我们教室挂了一件长衫,一个茶友试了很合适,就直接穿走了,我觉得这是很成功的设计,我希望每个长衫都找到它的主人。”雨林古茶坊杨绪香在沙龙分享中表示,“过去没见过男人穿得很妥帖地茶人服,今天看到这么多男士穿长衫,令她如沐春风。她认为茶和长衫的结合就像茶和香、花的结合,非常完美。”壮族小伙子班汉峰说,穿着长衫写书法,特别有精气神。
2020年即将结束,以衣之名,云南茶行业辞旧迎新,用一袭长衫追忆民国精神,传承浩然正气。
延伸阅读:
长衫名人轶事
长衫历史虽不长,但围绕着长衫有许多名人轶事,从长衫中我们找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范。不拼下午茶拼长衫的董必武。留学归来的董必武为筹措办学,将身上仅有的一件皮袍脱下典当,以作办学经费。董必武和身边的同事一直捉襟见肘。由于经常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需要着长衫,董必武就与他人合穿一件长衫。本可就高职、赚大钱的归国留学生为理想甘愿过贫寒的生活,这种无声的教育深深感染着他身边的青年。
唯一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这件长衫实在不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科举时代,这件长衫不仅象征着读书人的身份,更可看出一个穷迂读书人自视甚高的性情。没有了长衫的孔乙己,仿佛被人从一个他引以为傲的阶层踢了出来,唯一一个可以区别于短衣帮的特征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