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西路沿线的数百株冬樱花竞相绽放。 记者李海曦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 冬日暖阳下,红塔西路冬樱花竞相绽放,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加绚丽多姿;七公里转盘“春城圆舞曲”雕塑标志性景观气势恢宏,老地标焕发出新气象。
“9+8+1”模式整治市容环境
近年来,度假区全面开展“治脏”“治乱”“治差”综合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增绿”“添彩”工程,通过“四坚持四到位”工作法,建机制、抓常态、重长效,用“绣花”功夫让市容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城市景观更加靓丽迷人、出行条件更加安全便捷、人居环境更加温馨舒适。
2020年,度假区每日冲洗清扫主次道路不少于4次,道路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5%;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全年环境空气综合指数控制在3.67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以上;新增城市绿地12公顷,新建主题小游园2个,完成立体绿化示范点2个,人均公园绿地66平方米。
为全力推进辖区环境整治工作,度假区成立了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以“9+8+1”模式统筹开展相关工作,即9位道路整治指挥长,8个专项行动组,1个综合协调办公室,高位推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根据安排,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指挥部每季度会研一次,每半年召开一次考核推进会,各副指挥长每月至少调度一次,8个专项行动组分类及时召开会议,加快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度假区紧盯11条道路整治提升工作,倒排工期,明确步骤,增强全局性和前瞻性,确保各项任务压茬稳步推进。实施美化、净化、绿化、亮化行动,落实治乱、治污、治差、治堵举措,开展增绿、添彩工程,着力推动度假区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城市形象大改善、大提升。
同时,积极推进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容环境、市民出行的影响;2020年完成20万平方米的拆临拆违任务,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拆临拆违有成效;对11条重点道路的乱接乱拉、跨街连接、电杆倾斜等问题开展整治,消除城市“蜘蛛网”现象,提升市容市貌。
打造春城繁花相伴靓丽景观
在滇池路度假区段,高16米、间隔35米的251套定制华灯“孔雀”让人眼前一亮。和原来的旧路灯相比,这些新安装的“孔雀”华灯灯杆高度提高了4米,照明度和美感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紧扣“滇池记忆、山水民情”设计主题,全线补种红花继木、木春菊等开花灌木,让市民可以通过“观、闻、触”等近距离体验四季如春的昆明;红塔东、西路全线补种冬樱花、月季,形成红塔西路“冬樱花大道”,红塔东路“月季大道”景观;广福路优化采用花盒隔离,增加树桩月季数量,交替种植红花檵木和木春菊,为绿带增色添彩,体现“走过四季、繁花相伴”景观。
目前,度假区126座公厕统一实施“片区定责”的工作模式,按照“十洁六无”的工作标准,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的工作要求,打造“设备齐、服务好、品质高”的度假区旅游公厕。
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度假区强力推进网格化建设,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逐级压实责任,严格督导检查,加大网格巡查力度,创新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空中信息采集巡查,重点对滇池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违法建筑等进行常态化巡查,将“天眼”“地眼”“人眼”有机结合,建立立体智慧城管监测体系,形成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常效化城市治理新格局。
度假区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和包保责任,把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一把手工程”,逐级研究安排部署,并建立完善定期督查和情况通报制度。广泛宣传市容环境整治特别是道路提升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引导各类志愿者争当市容环境整治提升的参与者、支持者和监督者,拓展宣传动员的深度和广度,努力营造全民知晓、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激发干部群众参与市容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