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高菁徽 通讯员冯靖凯 “2020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387.4亿元人民币,超额超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召开制度创新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商务金融服务局副局长税康生就昆明片区商务金融2020工作取得的成效及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详细介绍。
新闻发布会现场。通讯员李依阳/摄
外贸稳步、内贸稳定、创新跨境电商、聚焦现代物流
2020年,昆明片区商贸发展稳中求进,既定目标有序落实,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387.4亿元人民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2.95%,以跨境电商新业态为突破口,加速新业态新模式集聚,推动“线上+线下”、B2B、B2C等多种交易模式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并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沟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进铁路口岸临时开放申报工作,积极融入国家物流枢纽发展战略。
创新金融发展,行业监管稳定有序
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增强。昆明片区推出“财园助企贷”、“税银互动”等惠企服务,出台《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支持金融服务发展若干措施》,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内8家银行通过“云税贷”、“纳税E贷”等贷款产品共为区内企业发放贷款25.14亿元,为1974户企业纾困解难。
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目前,昆明片区已形成包括银行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多种金融业态共同发展的局面,成立了自贸区支行等特色金融服务机构,重点服务于区内仓储物流、保税区、铁路口岸等,着力推进老挝万象成品油精制项目、柬埔寨暹粒新国际机场等项目的建设,助力企业“走出去”。支持南亚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在片区设立分支机构,已有恒生、汇丰等9家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银行数量在我国西部地区排名第三。
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积极推进自贸区金融领域24项改革试点任务及46项复制推广任务,目前,针对金融试点任务完成20项工作方案,实施率为100%。复制推广任务已实施35项。共收集跨境特色金融产品158项,收集创新案例16项。在金融领域实现多项业务创新,更加突出自贸区沿边金融特色,如农业银行挂牌越南盾等,上线泛亚货币业务处理系统;交通银行全省首单自贸区外汇NRA(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结汇业务等。
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2020年聚焦网络借贷、非法集资、小额贷款、校园贷、现金贷、私募股权基金等重点金融领域乱象的集中排查整治。
园区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升
2020年,0.42平方公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新入驻企业达24家、注册资本达2.08亿元;成功复制推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截止目前已有10家区内企业申报取得试点资格;“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有效推进,大部分区内企业取得试点资格并顺利开展业务;获批昆明市首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跨境电商1210、9610业务模式投入运营仅两个月即取得75万余单量、约7700万元货值的新突破;橡胶、燕窝、药材、保健品、复印纸等多类型进出口货物陆续入区,飞行培训、国际物流等常规业态不断拓展创新。
税康生介绍,2021年商务金融将做好,抓消费稳定与贸易发展,一是保障居民消费稳定,稳住消费增长基本面。二是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来的机遇,健全“走出去”服务和贸易促进制度。三是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枢纽和信息物流中心为目标,鼓励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新业态及多式联运。四是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建设一批“公共仓”“海外仓”和转口贸易基地。
抓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一是强抓金融创新,突出自贸区金融特色。在跨境人民币结算、周边国家非储备货币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领域实现突破与创新,形成特色金融产品及案例。二是加强金融政策研究,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对国家级临时口岸、多式联运中心、产业链发展、跨境电商等重点工作调研研究,针对重点产业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为重点产业注入资金支持,出台有关配套制度及实验项目,助力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丰富金融业态,打造金融聚集区。加强与招商机构及平台的合作,通过出台完善相关配套金融政策,引进相关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跨境投融资、跨境支付、产业引导基金等,为市场提供更多金融主体和金融服务。四是利用科技手段,创新金融监管模式。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的地方类金融数据库,提高金融监管的“互联网+”能力,构建一体化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抓服务互促与片区联动,一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1210和9610业务模式,拓展跨境电商新业务模式,再创新佳绩。二是充分发挥好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引进一批具有推进发展作用的保税领军企业,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引进融资租赁、跨境电商、替代种植等保税新项目、新业态,为园区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