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擦亮“金字招牌” 度假区“十四五”开局谋新篇
昆明信息港    01-20 11:37:25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缪亚平 “加快产业转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良性发展新动能;聚焦改革创新,激发转型升级新活力;坚持统筹发展,彰显城市建设新面貌;重视民生改善,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今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下称度假区)召开2021年党工委经济工作会,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明确“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

2021年,度假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和市委全会、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一二三五八”发展思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将度假区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

回顾2020年

攻坚克难 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决按照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20年以来,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度假区要建设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康养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定位,结合度假区开发建设实际,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产业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把贯彻落实工作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一二三五八”的发展思路,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路径和举措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努力推动度假区朝着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更加有序、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实施应对疫情稳增长12条措施,有力推进复工复产和开发建设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全年预计完成产业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同比增长19.3%;服务业总收入1108亿元,同比增长10%。

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深化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和投资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等重点产业,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积极承接和服务昆明细胞产业园落地,持续推动绿地健康示范城、帕塔拉康养社区等健康产业见效,着力打造康养产业创新基地。深入实施“旅游革命”和“文旅融合”行动,加快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园等景区景点提升改造,着力培育夜间经济、高品位商业街区等消费热点,积极推动锦慧金融中心、惠丰建筑艺术中心、云南民族文化宫等文旅项目建设。

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民生支出达9.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7.8%。坚持把改善水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以11条城市道路为重点,全面开展“治脏”“治乱”“治差”综合整治行动,扎实开展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辖区人居环境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稳步推进“西南海”项目司法重整,扎实抓好城市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正常运营,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技术用房、水上派出所搬迁新址,办公环境明显改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能力有了一定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坚持和完善党工委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事关发展的重点工作,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展各层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面完成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稳步推进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此外,完成机构优化设置和干部聘任工作,宣传、统战、工商联、老干部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两新”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展望2021年

突出重点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的一年里,度假区经济社会工作要围绕“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努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真正让度假区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产业转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壮大“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等高质量产业、特色产业,促进各类产业优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

大健康方面,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推进昆明细胞产业园和绿地健康示范城、帕塔拉康养社区等健康产业落地见效,积极引入高端医疗机构,发展基因检测、干细胞治疗、整形美容等高端特色医疗,大力开展“精准个性化医疗”“中医养生保健”“人群健康管理”等服务,满足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大旅游方面,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按照“集点、连线、汇面”的要求,做好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的串联。统筹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打造特色民俗住宿、夜游经济项目、创新旅游节庆活动等品牌,全面开工建设派拉蒙项目,加快推进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园提升,深入推进“点亮民族村之圆梦三约”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度假区旅游供给品质。积极配合做好上合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龙舟赛等大型赛事活动,不断增强度假区环滇体育品牌影响力。

大文创方面,坚持文化引领发展,积极传播度假区文化、城市个性魅力和独特符号,进一步挖掘放大品牌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度假区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充分利用捞渔河湿地公园、袁晓岑艺术园、海晏村、大湾村等优质资源,大力推动重点项目招商和培育。以VR/AR、动漫游戏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节日文化的组织宣传策划,强化旅游商品开发,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扩大投资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稳增长、补短板、增后劲的支撑作用,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切实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结合度假区实际,谋划储备和招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对重大项目投资年度计划、规模总量、行业结构、时限进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判,抓好动态调整,不断充实完善投资项目库。按照年度计划投资不低于140亿元谋划储备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为2021年投资增长提供项目支撑。

聚焦“两新一重”等领域,重点策划包装大湾田园综合体、海晏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城市公共停车场等项目,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健全完善项目推介机制,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建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使用倒逼、跟踪问效工作机制,稳定投资预期,激发投资动力。

建立重点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体系和投资工作有效推进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通报和难点问题交办制度,集中时间、精力、资源要素,解难题、促开工、抓竣工、强投资、稳增长,加快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宫、锦慧金融中心、悦海商业城、铁路疗养院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改革创新激发转型升级新活力

坚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用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

一方面,落实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开展涉企乱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强化“零距离”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针对不同节点、不同行业,组织开展“新春欢乐购”“仲夏汽车节”、发放“惠民消费券”等促销活动,进一步激发市民消费活力。

另一方面,在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上狠下功夫,推动国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抓紧处置“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防范和妥善化解债务风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此外,聚焦营商环境评价21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压减事项办理时间,最大限度缩减审批层级和环节,做到第一时间就办、第一时间办好、第一时间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满意,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管并重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牢牢守住良好的生态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这块“金字招牌”,坚持建管并重,把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城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城市道路品质提升工程,配合做好南绕城新建匝道直接下滇池路的工程建设,规范运行秩序,完善功能配套。

加强滇池周边生态景观敏感区域建设项目的审批管控,丰富环滇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功能,加快辖区内环滇池慢行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进一步完善河长制、“河道三包”工作长效机制,巩固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常态化开展入湖河道生态治理、调水补水、美丽河道建设等工作,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聚焦短板弱项,严格对标对表,进一步加大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智慧城管指挥中心的功能,全面实行网格化包保责任、网格化定位、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群众自治力量,构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推动城市环境和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改善民生促进群众安居乐业

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理,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机关文化,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天天有健身、月月有活动、常年不间断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广大市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结合社会事务剥离移交的现状,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建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入推进“平安度假区”建设,健全完善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数字化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和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舆情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层层落实辖区负责制、领导责任制和包保责任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和完善委领导、部门领导接访、下访、约访、回访工作机制,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蓝图绘就豪情满怀,展望未来重任在肩!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武斌在会上表示,全区干部职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开拓进取,努力在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干事动力等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编辑:杨雁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