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团走进西南联大旧址 重温烽火岁月中的大学精神
昆明信息港    01-22 11:43:30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刘雄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月20日上午,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重温80多年前烽火岁月中的大学精神。

西南联大旧址位于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内,占地面积70余亩,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八年的校本部所在地,是我国重要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历史旧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的教育文化遗产,也是我国近代史文化抗战以及民主运动的纪念地。

图为西南联大博物馆讲解员正在进行联大历史讲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命脉,原设在平津的北方著名三校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南京陷落,日军溯江而上,武汉震动,危及长沙。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西迁入滇,4月抵达昆明,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至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前后共计培养过8000多学生。

据悉,西南联大在昆的八年,大师云集,名家荟萃,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精诚团结,弦歌不辍。叶企孙、吴有训、华罗庚、陈省身、吴大猷、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倾心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西南联大先后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杨嘉墀、陈芳允、赵九章、郭永怀、屠守锷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5位院士,宋平、王汉斌、费孝通、彭珮云、周培源、朱光亚、华罗庚、钱伟长、孙孚凌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图为西南联大博物馆开展“口述史”工作先后采集到的校友风采

除此之外,西南联大前后有1100多名爱国学子舍身报国,投笔从戎,志愿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抗战胜利后,1945年昆明爆发“一二·一”惨案,为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西南联大学生为主体力量的“一二·一”运动掀起了国内反内战、争民主的高潮,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西南联大旧址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图为西南联大博物馆外貌

时至今日,西南联大旧址已成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1年9月,云南师范大学成立西南联大博物馆,全面统筹纪念馆及西南联大旧址的日常管理及开放工作,并于2018年10月开放。新建的西南联大博物馆,连续组织了北大、清华、南开和云南师大的100名青年代表在昆聚首,开展了4届 “寻访联大足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西南联大博物馆每年接待来访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90余万人次。“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国人接受着爱国主义的熏陶,西南联大精神激励着他们在新的时代,不忘国耻,奋勇争先。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