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省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人社部、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战疫情、稳就业、助脱贫、保民生、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件惠民实事'的人社目标任务,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丽康,1月28日在2021省两会·2020年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新闻发布会上说。
石丽康。赵嘉/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超额完成
石丽康介绍,202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5.52万人,转移就业率达70.2%。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0.62万人,完成全年新增转移就业100万人目标的160.62%;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8.68万人,完成全年新增转移就业10万人目标的386.80%。
在完成上述任务时,我省注意抢占先机“争岗”,抓实招聘“引岗”,跟踪服务“保岗”,多措并举“稳岗”。省人社厅着眼及早行动、加快输出、“走出去”找、“请进来”接、“一站式”转。2月中旬,省人社厅派出工作组分赴省外主要劳务输入地,走访68个市、县人社部门和企业,传回用工信息10.23万条。省人社厅还加强省际劳务对接,成立联合指挥部,共享信息,密切协作,合力推进转移就业。协调开通专车、专列、包机,点对点安全转运62.16万人。
去年,省人社厅先后抓了3个波次的招聘活动。一是春节后迅速开展“众志成城抗疫情,春风行动促就业”等系列网络招聘活动,填补线下招聘暂停空白。二是实行分区分级防控后,大力实施“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万场招聘进万村”活动,动员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搞好岗位推介。三是4月份以后,紧盯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动态清零、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动态清零、贫困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清零”目标,边摸排、边分析、边服务。2020年,全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177场次,提供岗位464.86万个。
把保就业稳就业放在人社工作首位
省人社厅把保就业、稳就业放在工作首位,组建69个“稳就业工作组”分赴浙江、广东、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对接51个地区159家人社部门,调查企业2219户,涉及云南务工人员28.71万人,靠前做好稳岗、转岗工作,及时帮助6798名失业人员转岗再就业。此外,还收集储备岗位25万多个。监测服务省外返乡人员1.5万人,实现再就业1.4万人,再就业率达94.49%。
在此基础上,省人社厅联合省扶贫办成立省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专班,由两部门分管领导带队,赴省外开展劳务对接和外出务工人员稳岗工作,全力把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
省人社厅还积极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出台“免、减、缓、延、返、补”20余份援企稳岗保就业文件,实施45项减负、稳岗、扩就业的突破性政策,累计减免社保费161.07亿元,缓缴、延缴社保费49.29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6亿元,阶段性降低社保费95.84亿元,对847户吸纳了5239名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中小微企业,兑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133万元,助力企业解难纾困、稳住岗位。
对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则大力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全省认定扶贫车间240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21万人。规范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40.37万人。
完成年度扶持创业8万人目标任务的109.9%
石丽康介绍,2020年全省共扶持创业项目主体8.7万个,发放贷款134.2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完成年度扶持创业8万人目标任务的109.9%,实现带动(吸纳)就业22.7万人,平均每扶持1人创业实现带动就业2.6人,充份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省人社厅通过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支持创业、凝聚部门合力扶持创业、强化创业培训助力创业等方式,将个人自主创业和合伙创业贷款的最高额度分别提高到20万元和110万元,将创办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对已享受“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的创业者中还款信用好、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项目,给予最多不超过3次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有力促进了优质创业项目发展。
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充分发挥牵头职能,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市场监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齐抓共管,凝聚工作合力。全省各级人社部门成立151个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统一为申请贷款人员提供担保服务,实行低门槛进入制度,为创业初期、缺乏启动资金的农民工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省人社厅还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围绕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培养劳动者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并结合高原特色产品实际,累计组织五类群体共2.3万人开展网络创业培训,拓宽创业渠道。
石丽康说,2021年,省人社厅将紧扣省政府十件惠民实事确定的“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500万人以上,稳住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目标,勇扛稳就业“六稳”“六保”政治重任,以“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增收入”为核心,采取超常措施,全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