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是紫水鸡,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摄影师镜头下,紫水鸡在杞麓湖湿地内昂首踱步。紫水鸡全身呈现紫色,羽毛色泽光亮,不愧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水鸟”,属云南湿地生态系统中一种罕见的鸟类。
杞麓湖是我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通海县境内最大地表水体,是珠江流域典型的库塘—江河复合型生态系统,孕育了杞麓白鱼、翘嘴鲤、云南鲤等土著物种,也是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近年来,通海县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拿出过硬措施截污治污,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鸟儿在这里被发现,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为保护杞麓湖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2014年12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杞麓湖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湿地公园以环湖人工堤坝为界划定建设范围,包含湖面、湖滩地、人工水塘、人工净化湿地、组合生态湿地等。通海县扎实开展杞麓湖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完成一级保护区划定和界桩设置,“四退三还”征租地6600亩,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措施,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逐步恢复,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杞麓湖水质总体评价为Ⅴ类,首次实现脱劣;2018年全湖水质平均达到Ⅴ类,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2020年1月至6月杞麓湖全湖水质稳定保持Ⅴ类。如今,杞麓湖湖水波光粼粼、湿地草木繁盛、鸟儿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灵动美好的生态图景。
为提升监测能力,通海县先后与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设监测中心1处、监测点30个,对湿地公园植物、鸟类、鱼类、水环境开展动态调查监测,新发现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濒危物种2种(红头潜鸭、紫水鸡),为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2019年底至今,在杞麓湖先后观测和拍摄到号称“世界上最漂亮的水鸟”紫水鸡、池鹭等,均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拍摄到长嘴苍鹭及其幼鸟、褐翅鸦鹃、野生绿头鸭、凤头鸊鹈、环颈鹬等,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20年4月28日、29日,在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拦污闸附近水域和者湾河湿地内先后拍到了号称“世界最小的鸭子”、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为稀有的棉凫,这是杞麓湖有鸟类记载以来的首次发现。2020年6月1日,在通海县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者湾河湿地内偶然拍到了国际红色濒危物种——白眼潜鸭,这也是第一次在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见到白眼潜鸭的身影。(云南日报 记者浦美玲 通讯员黄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