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中医药成省市两会热词
昆明信息港    02-09 09:14:42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晓莉 刚刚闭幕的云南省两会和昆明市两会,是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召开的重要会议。在过去的一年,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为此,多位代表、委员在省市两会上,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思路、建议。

云南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众多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民族药。近年来,云南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民族医药人才匮乏,仍制约着云南省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应制定符合省情的云南中长期民族医药发展专项规划,推进云南省民族医药发展条例地方立法,规范云南省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孟庆红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民族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民族药的医院制剂研发,提升全省民族医药医疗服务能力。

昆明是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需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植物资源为产业奠定基础。在昆明市两会上,政协委员朱书生认为,禄劝、寻甸山区面积大,退耕还林资源丰富,这些地方发展林下有机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可带动山区群众致富。按照“一县一业”或“一村一品”目标,重点打造有代表性的有机中药材品种。政府可引导在昆高校、研究所及龙头企业,围绕特色林下中药材品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保护,建立良种健康繁育基地,为推进全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将基地和加工企业、药厂,尤其是与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

通过2020年的新冠疫情阻击战,很多代表、委员关注到了中医药诊疗机构的不足。例如,云南省中医医院是唯一的省级中医医疗机构,但规模在全国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当中排名垫底,建筑面积狭小,规划落后,硬件设施短板明显,导致发展滞后。按照《云南省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云南省中医医院将建设新院区,同时在此基础上建设云南省民族医院。省政协委员、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副院长叶建州认为,加强省级中医医院及云南省民族医院建设,可以改善条件相对落后、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足等现状,实现中西医协同发展、中西医并重发展的目标。除了医疗机构硬件的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这一“软件”也备受关注。省政协委员、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袁嘉丽建议,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将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博物馆。加强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建设药用植物数字化信息数据库、传统医药诊疗信息数据库、传统医药文化数据库。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合宇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