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打好碧水保卫战 “扮靓”美丽云南
云南网    02-22 09:24:25

阳宗海风光 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消息“十三五”以来云南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打好涉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碧水保卫战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坚持“铁腕”治水,打好碧水保卫战,让云岭大地绽放美丽容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保护是千秋万业的大事。水资源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更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全力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涉水标志性战役,全省国考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提升至83%,1283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云南交出了一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绿色答卷。即便如此也要清醒地看到,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就要紧紧围绕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战略定位,闯出一条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因此,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防止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结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等产业,从源头上防治水污染问题,不断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此外,水污染防治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方位严格监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重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强化制度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紧盯工业水污染、城镇水污染、农业水污染等重点领域,明确主体责任,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排污监管体系。坚持露头就打、抓早抓小,对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让环保监督执法的“牙齿”硬起来,问题逐一解决,领域逐项整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个人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享有者,更是保护环境的参与者、维护者,打赢碧水保卫战,我们责无旁贷。人人都要强化主人翁意识,争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水资源不受污染、不被浪费,以保护小环境推动大环境保护,以点滴之功汇聚推动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生态发展之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十四五”新征程已开启,勤劳奋斗的云岭儿女,还需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推动全省水资源健康发展,奋力书写美丽云南新篇章。(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