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大坝上的“中国风”洗手台。 记者王俊星/摄
从2020年8月以来,昆明市掀起“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管集市、常消毒、众参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热潮。增设洗手设施是工作任务之一。昆明市提出要在13类公共场所中进行洗手设施的建设、改造、升级工作。截至今年2月22日,全市新建完成洗手设施6599座,完成率113.54%,改建完成1884座。不断完善的洗手配套设施,让市民享受到了便捷的市政服务。
洗手设施融入地域特色
在嵩明县人流量最大的兰茂广场,3个出入口各有一座以兰茂文化为主题的洗手台,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液、烘干机、果皮箱一应俱全。洗手台的醒目位置张贴着洗手法的大幅海报。
“现在出来玩,洗手、洗水果都很方便,还不用担心人多排队。广场有3个洗手台,很够用。”每天都要来兰茂广场的王大爷说。在蓝花楹小游园,洗手台设计感十足,银杏广场的两座洗手台融合了银杏元素。嵩明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嵩明有14个方案,各个场所的主题元素不一样,融入了嵩明的地域文化建筑特色、历史文化底蕴。
开远的吴女士近日带着孩子到昆明玩,滇池大坝上古色古香的洗手台让她和家人赞不绝口。“每年我们都要来昆明看海鸥,每次喂完鸥粮都到附近卫生间,跟着排队洗手。现在好了,新增设的这个棕红色、全部使用木质结构中国风的洗手台很漂亮,感应水龙头,三高两低的洗手位,还有洗手液、擦手纸、防漏烘干箱,真是方便我们带小孩出来的人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设计细致周到。”
在官渡古镇散步的李女士在古镇入口处发现,新建的洗手池使用的是感应水龙头,配有洗手液,还特别设置了直饮水龙头。“平时附近没有可以洗手的地方,现在路边每隔不远的地方都修了公共洗手台,实在太方便了。”她说。
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洗手设施全配套专项行动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效、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生活卫生习惯、解决有需要时“能洗手”问题、有效减少各种传染病毒经手传播的具体举措,是健康昆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昆明市编制完成了《昆明市推进爱国卫生“洗手设施全配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工作目标。同时,为做好全市“洗手设施专项行动”示范引领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编制完成了《昆明市公共场所洗手设施建设示范点方案》,指导全市示范点建设。
在具体工作中,按照“节约高效、合理布局”的原则,对重点区域的洗手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升级,实现洗手设施全配套,确保数量足够、质量达标、管理到位、使用方便。截至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13类公共场所洗手设施的摸底排查工作。截至2月22日,新建完成洗手设施6599座,完成率113.54%,改建完成1884座。已经做到“洗手设施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实现学校、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车站、医院、广场等全覆盖。
探索破解管护资金难题
建起了这么多公共洗手设施,管养维护怎么进行?
目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连同相关市级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牵头起草《昆明市公共洗手设施维护管理办法》,对全市洗手设施建设需求进行梳理,及时查缺补漏。
目前,洗手设施验收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进行统一管理,由各县(市)区城管局设置投诉举报电话,进行网格化、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对已建成的洗手设施,建立健全管养制度,安排专人及时清理周边垃圾,保持洗手设施干净卫生,对损坏设施及时维修。同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政企合作”的运营维护模式,通过依托出租广告位、附属售卖机等方式,引入社会企业参与公共洗手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破解管理人员及资金难题。(昆明日报 记者徐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