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云龙县: “三个组织化”让搬迁群众安家安业又安心
云南网    03-03 08:11:11

“请大家准备好证件材料,来这边领取并填写好申请书,然后按要求一项项办理。”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着福堂社区,屋外乍暖还寒,屋内热闹非凡。近日,在云龙县诺邓镇易地搬迁安置点福堂社区的服务大厅里,30多名群众在社区工作人员指引下,有序办理着各种业务。

00303370800_0c6bf79b

在大厅中间的墙上,“为人民服务”5个大红字显得格外耀眼。32岁的新任福堂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晓芸介绍说:“过完年刚收假,来办事的本来就多,加上这两天我们在为居民们办理不动产登记,就更忙碌了。”还未说完几句话,几名群众又围过来咨询水费退费和户口迁移等事情。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中,一批群众办完事情满意地离开,另一批群众又接着走进了服务大厅。

00303370871_4828227c

这样忙碌的场景,只是福堂社区“两委”新班子上任以来工作情况的一个缩影。连日来,聚焦“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工作目标,福堂社区“两委”干部凝心聚力,强化政策宣传,通过“贴心式”服务,以“三个组织化”助力社区群众安家安业又安心,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在福堂社区的扶贫车间永福服装厂里,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一件件产品在辛勤劳作中不断生成。来自团结乡团结村的搬迁群众杨义芳介绍告诉我们,他家两口子都在扶贫车间上班,一个月下来能有5500多元的工资,大儿子在下关读中专,小女儿在果郎完小就近就读也很方便,一家人的日子更好过了。“在家门口务工好啊,工作顾家都不误,收入又比老家多,我们计划一直做下去。”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

00303370872_a6c3a500

自福堂社区入住以来,福堂社区党总支先后开展了缝纫、建筑、厨师、家政服务等劳动技能培训9场次,培训750人次,提升了群众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率,增强了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依托“党建+引导+保障+服务”模式,福堂社区党总支不断强化就业扶贫组织化,在春节期间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入户走访,通过发短信微信、召开招聘会等形式加大就业宣传,为保障群众节后务工“不脱节”做足准备,仅春节后就将24名群众“点对点”送到了江苏等地务工。目前,社区群众在外务工人数达到了460多人,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

00303370873_cdb5a5db

在社区北面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密密麻麻的羊肚菌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基地的晒场上,工人杨大哥一边晾晒刚采的羊肚菌鲜菌,一边介绍说:“按现在的长势每亩能采摘200多公斤,目前羊肚菌鲜菌价格是200多元一公斤,每亩毛收入可达4万多元,如果晒干了卖干货,价格更高,收益就更理想了!”。

为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带动搬迁群众提升产业发展技能,破解社区产业少、发展难的问题,福堂社区采取“党建+企业+社区集体经济+搬迁贫困群众”的模式,整合资金970万元,向周边群众流转土地56亩,租用土地35亩,引进“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检槽“十方福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家企业,建成食用菌种植和大棚蔬菜种植两个示范基地,每年零散用工达2万多个工,可为搬迁群众增加务工收入140多万元。同时,根据土地及固定资产租用协议,福堂社区每年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1万元。

00303370874_1c67c1fa

从产业基地出来,刚刚办完不动产登记手续的搬迁群众杨玉莲迎面走来,只见她眉开眼笑很是激动,她说:“只交1万块钱,就能住上城里的小区房,还能办理不动产登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啊。”一本小小的不动产登记证,却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归属感,让搬迁群众真正安家安业又安心。(云南网 记者黄兴能 通讯员段学兵)

编辑:罗文忆(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