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鸟语花香,广南县珠街镇长冲村迎来一场惊人的“大雪”——千亩梨花摇摇绽放,微风轻拂,梨花飘落,宛若白雪。
在长冲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末年,长冲村一彝族老人独自赶集归来路过一处隐蔽的山坳时,杂草丛中有一株似梨苗的树苗甚是亮眼,便将其移栽至自家院子,一年后枝繁叶茂,两年后便开花结果。
老人看到这株似梨非梨的植物不敢采尝其果实,直到中秋节前夜才摘下最大的一枚尝尝,结果刀刚接触果皮汁液便流出。削开后果肉洁白如玉,果香四溢,沁满全身,老人便把树上的果全部摘下来分给村民一起吃,乡亲们也从来没有吃到过这样好吃的果子,便以村为名将此果叫长冲梨。
20世纪90年代末,长冲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交通闭塞,条件恶劣,村民们过着“兜里没钱、缸里没米”的艰难日子。全村四面环山,村民靠传统农业填饱肚子,着实困难。年轻人接连外出谋求生计,随后村里勤劳的老人把上天赐予的长冲梨种在房前屋后。几年后,村里挂满了诱人的长冲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成为长冲村的代名词。
从一棵梨树到千亩梨园,从一枝独秀到十里花香,这个隐藏在大山里、丛林之中的彝族村寨,呈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长冲梨产业发展,请专家把脉问诊、传经送宝、指明发展方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长冲梨种植;研发梨膏、梨蜜、梨汁等产品,依托梨花、梨园发展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将长冲梨实实在在变成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致富果”。
一棵梨树致富一镇乡亲,这个平凡、贫穷、落后的偏远彝族村寨,如今已摘下世代贫困的帽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奋力向前,在党的阳光下沐浴暖风,贫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文山新闻网 作者姜久明)